
[close the door] 關門
(1).關閉門戶。《左傳·定公八年》:“ 林楚 怒馬,及衢而騁。 陽越 射之,不中。築者闔門。”《新唐書·隱逸傳·陸羽》:“ 上元 初,更隱 苕溪 ,自稱 桑苧翁 ,闔門著書。” 宋 王安石 《與馬運判書》:“今闔門而與其子市,而門之外莫入焉,雖盡得子之財,猶不富也。”
(2).全家。 晉 皇甫谧 《高士傳·荀靖》:“闔門悌睦,隱身修學,動止合禮。” 宋 洪邁 《夷堅乙志·食牛夢戒》:“自今日以往,不唯不敢食,當與闔門共戒。” 清 夏燮 《中西紀事·海疆殉難記上》:“ 卞氏 壼盱,闔門喋血。”參見“ 闔門百口 ”。
“阖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關閉門戶
字面指關門動作,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左傳·定公八年》中“築者阖門”即描述關閉城門的情景。
“阖”本義為門扇(《說文解字》),因此“阖門”可理解為閉合門扇的動作。
代指全家
引申為“全家”或“整個家族”,如《晉書·庾亮傳》中“欲阖門投竄山海”即指全家隱退。
現代漢語中,“阖門”多用于書面或文學語境,日常口語更傾向使用“關門”或“全家”等通俗表達。
《阖門》是一個漢字詞語,起源于古代漢語,一共由兩個字組成。下面将對其具體含義、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進行介紹。
《阖門》意指合攏的門。在古代,大門合閉的意思象征着整個家庭和睦、安甯。
《阖門》的拆分部首是“門”,拼音是“mén”,意為門;它的筆畫數為8。
《阖門》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在楚辭《天問》篇中首次出現,當時寫作“闔門”。而在繁體字中,會将“闔”字寫作“闔”。
在古代,漢字書寫方式有所不同。古時候寫《阖門》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差異,具體表現在字的形狀和書寫風格上。
1. 家中阖門和樂,平安幸福。
2. 他每天一阖門,就坐進書房專心讀書。
根據《阖門》這個詞的意義,可以構成一些相關的詞彙,例如:“阖家歡樂”、“阖門神”。
近義詞:宅門、戶門。
反義詞:敞開的門、開放的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