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靠着欄杆。 唐 白居易 《江樓偶宴贈同座》詩:“ 南埔 閑行罷,西樓小宴時。望湖憑檻久,待月放盃遲。” 後蜀 顧夐 《荷葉杯》詞:“憑檻斂雙眉,忍教成病憶佳期。”
“憑檻”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及用法如下:
讀音:píng kǎn
字面意思:指“倚靠着欄杆”。其中“憑”意為依靠,“檻”指欄杆或門檻(此處讀作kǎn)。
古典文學中的常見用法
多用于描繪人物倚欄遠望或沉思的場景。例如:
引申含義
部分詞典(如)提到其作為成語時,可形容人閑散無事的狀态,但這種用法較為少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可通過古詩文例句進一步體會其意境。如需考證具體出處,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權威古籍數據庫。
憑檻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依靠欄杆、靠在窗戶欄杆上。其中,“憑”為部首,“檻”為偏旁。
拆分部首:
憑 - 示 + 凵
檻 - 木 + 直 + 廴
總筆畫數:14畫。
來源:
《憑檻查種書》是唐代孫承宗的一本書,關于植物分類的著作,這個詞就是從該書的書名中來的。
繁體:
憑檻
古時候漢字寫法:
憑檻
例句:
她憑檻眺望遠方,心情一片甯靜。
組詞:
憑欄、憑倚、檻外、檻前、欄檻、欄杆。
近義詞:
憑欄、欄杆
反義詞:
遠離、離開、脫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