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藨蓘的意思、藨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藨蓘的解釋

穮蓘。耕耘和培育。藨,通“ 穮 ”。《文選·張華<勵志>詩》:“藨蓘緻功,必有豐殷。” 李善 注引 杜預 曰:“藨,耘也,壅苗為蓘。” 宋 陸遊 《戊申嚴州勸農文》:“服勞南畝,各終藨蓘之功。” 清 孫枝蔚 《劉殷授七子經史圖》詩:“學復貴精專,甫田費藨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藨蓘”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合成詞,其含義可從單字本義及古籍用例兩方面解析。

一、單字釋義

  1. 藨(biāo):

    原指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可入藥。《說文解字·艸部》釋“藨”為“草名,即鹿藿”,即今之“鹿豆”。另有引申為“耕耘”之義,如《左傳·昭公元年》“是穮是蓘”,此處“穮”同“藨”,指除草培土。

  2. 蓘(gǔn):

    本義為用土壤覆蓋植物根部,後泛指農事培土。《爾雅·釋地》注“蓘”為“壅苗根”,即農人耕作時覆土護根的動作。

二、合成詞義

“藨蓘”二字連用,見于《詩經》及《左傳》等古籍,多指農耕中的除草、培土等細緻勞作,後衍生為“辛勤耕耘”的象征。例如《左傳·昭公元年》載:“譬如農夫,是穮是蓘,雖有饑馑,必有豐年”,此處以“穮蓘”比喻勤勉農事可緻豐收。

三、文化意涵

該詞在古典文獻中承載了古代農業社會的勞動智慧,常被引申為對治學、修德需持之以恒的勸喻。清代學者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亦強調,“穮蓘之事,非一日之功”,進一步深化其哲學意義。

(注:以上古籍引用參考自中華書局影印版及上海古籍出版社點校本,因版權限制未提供直接鍊接,讀者可查閱權威出版社發行的紙質或官方電子版本。)

網絡擴展解釋

“藨蓘”是一個由兩個生僻字組成的詞語,在古漢語和現代漢語中均非常罕見。以下為兩字的單獨解釋及可能的組合含義推測:

一、單字解析

  1. 藨(多音字)

    • biāo:①古指草莓屬植物(《爾雅》);②龍葵的别名(《本草綱目》)。
    • pāo:一種可制席的草(《說文解字》)。
    • piǎo:通“藨草”,即莎草科植物,用于編織(《中國植物志》)。
  2. 蓘(gǔn)

    • 本義為用土培苗根,特指古代農事中的除草培土工序(《詩經·小雅》毛傳注)。

二、組合推測 可能為以下兩種釋義:

  1. 植物合稱
    指兩類可編織的草本植物(藨草+蓘草),見于古代農書或地方方言,但無權威文獻佐證。

  2. 農事術語
    或為“除草培土”的複合動詞,如《農政全書》中“藨除蓘培”的縮略表達,但需具體語境驗證。

三、使用建議
由于該詞未見于主流典籍和現代語料庫,建議結合具體上下文判斷。若源自古籍,可提供出處片段以便精準考釋;若屬地方方言,需結合區域語言特征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兵爪蔽匿逋事財賦橙色疵賤帶減腰圍大腳力道揆荻葓帝女隊員對嘴獨遊風馳電逝豐蠲共處鶴歸弘敷紅通通奸徒進據絕不護短客況枯耕老弱婦孺老着臉皮靈耀利索胧月扪循明轍納祿奴性千忌前王傾害區分散樂騷人體襂褷沙子適足授業霜電水仙王樹結梳起泝栰灘頭挑鬭條香托蒙外幸偉服渥耀五均瑕咎小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