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小虎、乳虎。《後漢書·班超傳》:“不入虎穴,不得虎子。”《三國志·吳志·呂蒙傳》:“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2).喻勇健的男孩。《三國志·吳志·淩統傳》:“二子 烈 封 ,年各數歲, 權 内養於宮,愛待與諸子同,賓客進見,呼示之曰:‘此吾虎子也。’”
(3).便壺。因形作伏虎狀,故名。多以陶、瓷、漆或銅制作, 漢 代王室貴族亦有以玉為之者。 漢 、 魏 、 南北朝 古墓中常以虎子作為隨葬品。《周禮·天官·玉府》“掌王之燕衣服,衽、席,牀、笫,凡褻器” 漢 鄭玄 注:“褻器,清器、虎子之屬。” 孫诒讓 正義:“虎子,盛溺器,亦 漢 時俗語。” 漢 應劭 《漢官儀》卷上:“侍中……分掌乘輿服物,下至褻器虎子之屬。” 唐 陸龜蒙 《奉酬襲美苦雨見寄》詩:“唾壺虎子盡能執,舐痔折枝無所辭。” 章炳麟 《官制索隱》:“ 漢 初侍中,非奉唾壺,即執虎子。”
“虎子”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種解釋:
本義指老虎的幼崽,常見于成語“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比喻不冒險就難以成事。例如《後漢書·班超傳》記載:“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引申義用于形容勇猛、有作為的年輕男子。例如《三國志·吳志·淩統傳》中提到孫權将淩統的兩個兒子稱為“吾虎子”,以稱贊其英勇。
器物名,指一種形似伏虎的盛水器或便壺,流行于漢代至南北朝時期。材質多為陶、瓷、銅或玉器,常見于貴族墓葬隨葬品。其用途存在争議:一說為溺器(便壺),另一說為水器(盛水容器)。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籍記載與現代考據,具體使用需結合語境判斷。若需更深入考證,可查閱《後漢書》《三國志》等史料原文或考古研究文獻。
虎子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虎的兒子,也可以泛指小虎。
虎子的部首是虍,共有5個筆畫。
虎子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中國文化。虎被視為勇猛、威武的象征,因此虎子這個詞常常被用來形容年輕、有活力的人。
虎子的繁體字為 “虎子”。
在古代漢字中,虎子的寫法可能有所差異,但基本上與現代漢字寫法相似。
1. 他是個虎子,勇猛無畏。
2. 這隻小貓長得像一隻虎子。
3. 這個男孩是一位天生的虎子,他很有潛力。
1. 虎妞:指虎的女兒,也指女子勇猛、有活力。
2. 少年虎:指年輕而有活力的男子。
3. 熊孩子:用來形容淘氣或調皮的孩子,也可以指兒子。
1. 虎狼:指勇猛、兇狠的人。
2. 強者:指強大、有力量的人。
3. 勇士:指勇敢、有勇氣的人。
1. 溫順:指溫和、馴良的人。
2. 弱者:指體力或精神方面較弱的人。
3. 膽小鬼:指缺乏勇氣、膽怯的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