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杖的意思、齒杖的詳細解釋
齒杖的解釋
古代帝王授給老年人的手杖。《周禮·秋官·伊耆氏》:“共王之齒杖。” 鄭玄 注:“王之所以賜老者之杖。” 孫诒讓 正義:“此王所賜老者之杖,校年以授之,故謂之齒杖。” 唐 柳宗元 《植靈壽木》詩:“敢期齒杖賜,聊且移孤莖。”
詞語分解
- 齒的解釋 齒 (齒) ǐ 人和動物嘴裡咀嚼食物的器官(通常稱“牙”):牙齒。齒腔。齒髓。齒龈。齒冷(笑必開口,笑的時間長了,牙齒就會感到冷。因謂譏笑于人,如“令人齒齒”)。 排列像牙齒形狀的東西:齒輪。鋸齒。梳
- 杖的解釋 杖 à 扶着走路的棍子:手杖。拐杖。 泛指棍棒:擀面杖。禅杖。 古代刑罰之一,用棍打:杖脊。 古同“仗”,恃,憑倚。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齒杖”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指古代帝王授予年長者的手杖,作為尊老敬老的象征。該詞由“齒”(代指年齡)和“杖”(手杖)組成,強調通過年齡核定授予的榮譽物品。
二、曆史背景
- 制度起源
最早見于《周禮·秋官·伊耆氏》記載:“共王之齒杖”,鄭玄注解為“王之所以賜老者之杖”,表明周代已有按年齡賜杖的制度。
- 授予标準
孫诒讓在《周禮正義》中提到“校年以授之”,說明需根據年齡審核後頒發,類似現代老年福利的雛形。
三、文化象征
- 尊老傳統:體現古代“以齒為尊”的社會觀念,如唐代柳宗元《植靈壽木》詩雲:“敢期齒杖賜,聊且移孤莖”,表達對獲賜齒杖的期許。
- 身份标識:持有齒杖者享有免除賦稅、訴訟優先等特權,成為社會地位的象征。
四、常見誤解辨析
部分資料(如)将“齒杖”解釋為“牙齒”,實為誤讀。結合《周禮》及曆代注疏,該詞核心含義始終與“賜杖”相關,未脫離禮制範疇。
注:如需具體文獻原文或延伸考證,可參考《周禮》鄭玄注、柳宗元詩集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齒杖》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齒杖是指一種用于支撐行走、減輕身體負擔的物品,特别是指老年人和行動不便者常常使用的一種輔助工具。
拆分部首和筆畫:
齒杖的拆分部首為齒和杖。齒的拆分部首為齒。齒的筆畫數為8。杖的拆分部首為木。杖的筆畫數為7。
來源:
齒杖一詞的來源是由于使用者多為老年人,而年老時牙齒會逐漸脫落,使用齒杖可以幫助緩解走路時的負擔,因此得名“齒杖”。
繁體:
齒杖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是齒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齒杖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似,沒有明顯的區别。
例句:
我奶奶用齒杖幫助她走路的時候更穩定。
老爺爺手裡拄着一根齒杖,小心翼翼地走在街上。
組詞:
齒輪、齒狀、牙齒、日光齒
近義詞:
拐杖、手杖
反義詞:
行走、奔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