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阻厄隔絕。隘﹐通"阨"。
“隘絶”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ài jué,其核心含義為阻厄隔絕,通常用來描述因地形險要或環境限制導緻的封閉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阻厄隔絕
指因地理險峻或障礙導緻與外界的聯繫被切斷。例如《新唐書·陳子昂傳》中提到:“吐蕃愛蜀富,思盜之矣,徒以障隧隘絶,頓餓喙不得噬。”,這裡描述吐蕃因蜀地險要而無法入侵。
通假字解析
“隘絶”主要用于描述因險要地形或障礙導緻的隔絕狀态,兼具具體地理與抽象處境的表達。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典》 或《新唐書》相關章節。
《隘絶》(ái zú)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攔阻、阻止。表示一個地方或事物因條件有限而難以通過或突破。
《隘絶》由兩個部首組成:
- 阜(邑部,意為土山)
- 糸(纟部,意為絲繩)
筆畫總數為15畫。
《隘絶》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是根據其含義和音節的組合而形成的。
《隘絶》的繁體寫法是「隘絕」。在繁體字中,「絶」的右邊增加了一個「續」字旁。
在古代漢字中,《隘絶》的寫法有一些變化,如:
- 隞替代了隘:隞絶
- 結替代了絶:隘結
- 離替代了絶:隘離
- 車替代了絶:隘車
1. 這個山谷非常狹窄,是一片隘絶之地。
2. 由于道路被土石堵塞,車輛在這裡面臨了隘絶的局面。
一些由《隘絶》派生出來的組詞:
- 隘路:指崎岖狹窄、非常狹小的道路。
- 隘門:指阻攔和限制出入的門。
- 隘口:指地理上窄小而易守難攻的咽喉要道。
一些與《隘絶》意思相近的詞語:
- 制止:指通過各種手段或措施來阻止或抑制某種行為。
- 阻擋:指阻止物體或人通過。
- 封閉:指将某個區域或通道封鎖,不讓人進入。
與《隘絶》意思相反的詞語:
- 暢通:指通暢,沒有任何障礙或阻止。
- 開放:指打開或解封,允許人們進入或通過。
- 通行:指道路或路徑通暢,沒有任何阻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