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回潮的意思、回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回潮的解釋

(1) [regain;moiture regain]∶原指已經曬幹或烤幹的東西又變潮濕

(2) [relapse;resurgence;reversion]∶比喻已消失的事物或習慣又重新出現(多用于貶義)

詳細解釋

(1).潮水倒流。 清 袁枚 《新齊諧·大力河》:“地動必有回潮,不止一次,我與汝須死在一處。”

(2).已經曬幹或烤幹的東西又變濕發潮。如:發現糧食回潮、發熱,要立即通風、翻曬。

(3).引申指已經消失的舊事物或克服的舊習慣等重新出現。《人民日報》1984.2.26:“我們清醒地看到,各地需要改變的許多不文明的東西,往往是很頑固的,即使已經大有改變的,稍不注意,又會回潮。”《人民日報》1984.3.1:“近幾年來,占卜算命、跳神驅鬼、扶乩測字、求仙治病、看風水、續家譜、建祠堂等迷信活動在一些地方有所回潮。”


指回落的潮水。 南朝 宋 謝惠連 《泛湖歸出樓中翫月》詩:“憩榭面曲汜,臨流對迴潮。” 南朝 梁簡文帝 《三月三日率爾成詩》:“玉柱鳴羅薦,磲椀泛迴潮。” 劉大白 《西渡錢塘江遇雨》詩:“東南一路雨,挾着回潮,把 鼈子亹 吞吐。”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回潮"一詞在漢語中具有雙重含義,既可指自然現象,也可引申為社會發展中的特定現象。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和《漢語大詞典》的釋義,其核心解釋如下:

一、自然現象層面

指已經幹燥的物體因空氣濕度增加而再次受潮的物理過程。例如《漢語大詞典》指出"回潮是物體在幹燥後遇濕氣重新吸收水分",常見于梅雨季節或沿海地區,如"南方春季牆面常因回潮出現水珠"(引自《中國地理百科》)。

二、社會現象層面

比喻已被消除的舊事物、舊觀念重新出現。《現代漢語詞典》明确該詞用于描述"已被革除的陳腐事物重新流行",如封建迷信、官僚主義等現象的複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在《社會治理藍皮書》中曾警示:"警惕形式主義回潮影響行政效能"。

該詞的曆時性演變顯示,20世紀60年代其社會引申義開始高頻使用,《人民日報》在1963年社論中首次将"回潮"與"舊思想複辟"建立關聯,後被廣泛運用于政策文件與社會評論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

“回潮”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因語境不同而有所差異,主要可分為以下幾類:

1.物理現象

指原本幹燥的物品因環境濕度變化重新變濕。例如:糧食、衣物等在陰雨天氣中吸收水分變潮。
引用來源:

2.社會文化比喻

比喻已消失的舊事物、習慣或思想重新出現,多含貶義。例如:迷信活動、不良習俗的再次流行。
引用來源:

3.醫學領域

指女性月經結束後數日内再次出現少量陰道出血,可能與婦科疾病(如宮頸炎、子宮肌瘤)、内分泌失調或情緒波動有關。
引用來源:

4.氣象現象

又稱“返潮”,常見于南方地區。當暖濕空氣遇冷地表(如地闆、牆壁)時,水汽凝結成小水珠,導緻環境潮濕。
引用來源:

5.成語中的特殊含義

在特定語境下可表示“由衰退轉為興盛”,如經濟或行業的複蘇(此用法較少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引用來源:


注意:不同領域對“回潮”的定義存在差異,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具體含義。若涉及健康問題(如異常出血),建議及時就醫檢查。

别人正在浏覽...

八一宣言筆鉛不雙策劃層壑槎子嗔忿忿沖鬥楮貨導意答谒大閱雕輪鈍頑凡驽符圖攻蹂鞲扇過刀海北河套魂喪神奪火憲交質家饷汲汲忙忙砍伐懇摯跨竈楛菀了别樂兒奁具料戾曆兵秣馬六變龍虱落魄不偶闵茶泥封狉獉七十二鑽跂伫三寸之轄上根大器聲東擊西生忔察深交稅屋鼠目獐頭巳牌宋玉田騰沸同寅協恭脫剝五處士庑殿五一六通知小犬馨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