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樞使的意思、樞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樞使的解釋

樞密使的簡稱。 清 梁章鉅 《稱謂錄·軍機處職官古稱》:“《 唐 六典》:‘ 宋 人稱之曰樞使,亦曰樞相。典兵禁中,故名樞密。’案:樞使、樞相,即《宋史》所謂樞密使也。”參見“ 樞密使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樞使”是一個曆史官職名稱,主要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官職定義
    “樞使”是“樞密使”的簡稱,屬于古代中央政府的核心官職。這一職位在不同朝代的具體職責有所差異:

    • 唐代:最初為樞密院長官,主要負責軍國機要事務,地位接近宰相。
    • 宋代:職權進一步擴大,成為掌管軍事調度的最高官員,與宰相(中書門下)并稱“二府”。
  2. 詞源與演變

    • 名稱源于“樞密使”,因掌管禁中軍事機要而得名(“典兵禁中,故名樞密”)。
    • 清代學者梁章鉅在《稱謂錄》中記載,宋代人稱樞密使為“樞使”或“樞相”。

二、延伸意義

在文學或日常用語中,“樞使”有時被借喻為:


三、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樞使》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樞使》是一個漢語詞彙,可以用作名詞或動詞。作為名詞時,它指的是古代官名,地位高于禦史或尚書,負責輔助皇帝處理政務。作為動詞時,它意味着掌握權力、決策或轉動事物的核心。

拆分部首和筆畫

《樞使》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木(mù)和手(shǒu)。它的總筆畫數為10畫。

來源

《樞使》這個詞最初出現在古代的《周禮》一書中,用來描述掌握國家重要事務的官員。後來,它逐漸成為晉代散騎樞密使和宋代樞密使的别稱。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擴展為表示掌握權力和決策的含義。

繁體

《樞使》的繁體寫法為「樞使」。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樞使》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盡管意義相同。例如,晉代出現的寫法是「樞櫃」,而唐代的寫法是「樞櫜」。這些寫法的變化主要是因為漢字的演變和文化背景的不同。

例句

1. 他被任命為國家重要決策的樞使。

2. 這個經理被視為公司内部的樞使,決定了公司的未來發展。

組詞

樞要、樞軸、諸葛亮(字劉備,字孔明)是一位曆史上著名的樞使。

近義詞

要員、高官、要職

反義詞

普通人、底層、平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