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稽度的意思、稽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稽度的解釋

考核衡量。 漢 蔡邕 《光武濟陽宮碑》:“稽度乹則,誕有靈姿。”《後漢書·孔融傳》:“稽度前典,以正禮制。” 唐 柳宗元 《湘源二妃廟碑》:“稽度既備,傭役維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稽度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由“稽”與“度”二字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通過查核、考核來确定标準或法度,強調對規範、準則的審慎考察與衡量。以下是具體解析:

一、字義溯源

  1. 稽(jī):

    本義為停留、延遲(《說文解字·稽部》:“稽,留止也”),引申為考核、查證。如《尚書·周官》“稽古”即指考察古制。

  2. 度(dù):

    本義為計量标準(《說文解字·又部》:“度,法制也”),引申為法度、規範。如《禮記·月令》“同度量”指統一度量衡。

二、詞義解析

“稽度”作為動詞,指系統性地審查、衡量是否符合既定準則,常見于典章制度語境:

三、文獻用例

  1. 《周禮·天官·小宰》:

    “以官府之六叙正群吏……六曰以叙聽其情。”鄭玄注:“稽度其事,防其濫也。”

    → 指通過核查官吏職責履行情況,防止僭越法度。

  2. 《漢書·律曆志》:

    “三代稽古,法度章焉。”

    → 強調夏商周三代通過考稽古制确立法度體系。

  3. 《朱子語類》卷二十三:

    “凡事須稽度義理,不可妄作。”

    → 主張行為需以義理為準則進行審慎衡量。

四、現代關聯

“稽度”雖屬文言詞彙,但其“審查-衡量-規範”的邏輯仍存于現代詞語中:


參考資料:

  1.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稽、度字條釋義
  2. 《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點校本)·《尚書》《周禮》注疏
  3. 《漢書》(中華書局二十四史點校本)·律曆志
  4. 《朱子語類》(黎靖德編)·卷二十三

網絡擴展解釋

“稽度”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ī dù,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考核衡量,強調通過仔細的審查和評估來判斷事物的輕重緩急或是否符合标準。例如《後漢書·孔融傳》中提到“稽度前典,以正禮制”,意為通過考察曆史典籍來規範禮制。

  2. 引申義(成語用法)
    在部分語境中,也可引申為審慎考慮、權衡利弊,強調決策前的謹慎态度。例如“稽度輕重”表示在行動前細緻分析事情的優先級。


詳細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後漢書》《柳宗元文集》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黯淡無光暴棄碧罂不勞而成朝權充盈當面鑼對面鼓膽寒發竪杜蔽督壓閥門法源寺府望附學生附庸風雅高棱隔房管閉故居家門集戒食解衣般礴近賓井灌隽秀闿悅康平硠磕隆器陋宇慮傂尺曼衍魚龍密接幂人募選驽驘怕怯嗆白欠債青刍青山不老曲情肉山三臡八葅紗廚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勝殘世弟兄石笕順次碎石泰豆銅章推幹就濕威禁五父武階象眼兒仙人洞息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