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密谏的意思、密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密谏的解釋

暗中對帝王進行規勸。《三國志·魏志·桓階傳》:“ 階 數陳 文帝 德優齒長,宜為儲副,公規密諫,前後懇至。”《北史·文苑傳·王褒》:“ 褒 性謹慎,知 元帝 多猜忌,弗敢公言其非。後因清閑,密諫,言辭甚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密谏指臣子以隱秘方式向君主進谏,避免公開直言可能引發的風險。其核心在于“密”,既指空間上的私密性(如避開朝堂私下奏對),也包含心理上的隱蔽性(如委婉暗示或遞送密奏)。該行為常見于古代政治場景,旨在平衡忠君之責與保全自身。

一、詞義解析

  1. “密”的含義

    指隱蔽、不公開。《漢語大詞典》釋“密”為“秘密,不顯露”,強調行為或信息的私密性。在“密谏”中體現為避開公衆耳目,通過私下奏對、密折、書信等途徑傳達谏言。

  2. “谏”的本質

    意為規勸君主。《古代漢語詞典》界定“谏”為“以直言糾正尊長的過失”,屬臣子職責。密谏是直谏的特殊形式,通過策略性隱蔽降低觸怒君主的風險。

二、曆史實踐與文獻例證

  1. 《史記·商君列傳》中的密谏

    商鞅曾通過寵臣景監私下求見秦孝公,多次試探性進言,最終以“強國之術”說服君主。此過程避開朝堂争議,屬典型密谏策略。

  2. 《資治通鑒》中的觸龍說趙太後

    觸龍以家常閑談切入,逐步引導趙太後同意長安君為質。通過隱蔽勸谏目的,既達成政治目标,又保全雙方顔面。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密谏”是一個漢語成語,指以隱秘的方式向上級或有權勢者提出忠告或規勸,常見于古代君臣關系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密”指秘密、隱蔽,“谏”即勸告、規勸。組合後表示在特定情況下,因無法公開表達意見,需通過私下或隱蔽的方式進行勸谏。這種方式常用于避免觸怒對方或應對敏感局勢。

二、曆史背景與使用場景

  1. 帝王規勸:主要用于臣子對君主的暗中勸誡。例如《三國志》記載桓階多次密谏曹丕立儲之事,而《北史》提到王褒因元帝多疑,隻能私下進言。
  2. 謹慎表達:當直言可能引發猜忌或沖突時,密谏成為更安全的溝通方式,如提到的“公規密谏”中,密谏與公開勸谏形成互補。

三、特點與意義

四、近義詞與關聯概念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事件中的密谏案例,可參考《三國志》《北史》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北溫帶憋古冰胡兒逋惰辰牌船到江心補漏遲出適大寳龜感孚耿黾供送鬼親涸鲋得水紅燈綠酒侯印壞植散群還魂丹講明戒色饑寒交湊舉奏亢宿困憊攬辔才鐐銑麗妙凜氣六押摟伐貓睛石鳴金南村爬蹉偏錢貧而樂道婆老俏潔僑終蹇謝起材欺蔑寝伏熱風入式殺雞扯脖世情守圄說喈嘶嗄死工夫湯顯祖讨帳騰名貼補體認違慠吳箋閑聊先自隗始小試牛刀系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