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抱道的意思、抱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抱道的解釋

持守正道。《三國志·魏志·管甯傳》:“ 寧 抱道懷真,潛翳海隅,比下徵書,違命不至。” 宋 王得臣 《麈史·國政》:“ 得臣 切以為忠賢之臣,抱道履節,孰不欲遭時奮取功業,措天下於 泰山 之安而身享令名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抱道是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堅守正道、持守高尚的道德準則,強調對真理或道德理念的忠誠與實踐。以下從詞典釋義、典籍引證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解析:


一、核心釋義

  1. 持守正道

    “抱”意為“懷抱、堅守”,“道”指儒家倫理、宇宙規律或道德真理。“抱道”即以堅定态度踐行道德理想,如《漢語大詞典》釋為“持守正道”。

    :古代士人“抱道而居”,體現對仁義禮智信的終身奉行。

  2. 道德實踐與精神追求

    區别于空談理論,“抱道”強調知行合一,如朱熹注《論語》“士志于道”時,指出“道”需身體力行。


二、典籍引證與權威用例

  1. 儒家經典

    《孟子·滕文公下》載:“守先王之道,以待後之學者”,其中“守道”與“抱道”意涵相通,均指傳承并踐行聖賢之道。

  2. 史書與文論

    北宋歐陽修《朋黨論》稱君子“所守者道義”,以“道”為立身根本;清代章學誠《文史通義》亦言“學者當以抱道為宗”,凸顯其作為士人精神内核的地位。


三、深層文化内涵

  1. 對抗世俗的操守

    在“天下無道”時,“抱道”代表不與濁世妥協的節操,如孔子“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論語·泰伯》)。

  2. 理想人格的象征

    傳統文化中,“抱道君子”被賦予超越功利的精神高度,如《淮南子·诠言訓》載:“聖人抱道以待時”,強調以道為準則應對世事變遷。


四、現代語境延伸

當代使用中,“抱道”多見于學術、文化領域,形容堅守專業倫理或文化使命,如“抱道守真”成為贊譽學者風骨的成語(《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漢典網)
  2. 《論語集注》(朱熹,國學導航)
  3. 《孟子》(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4. 《文史通義》(章學誠,古籍文庫)
  5. 《淮南子》(中華經典古籍庫)

網絡擴展解釋

“抱道”是一個漢語詞語,其核心含義是持守正道、堅守信仰與原則,具體可從以下方面理解:

1. 基本含義

2. 出處與典籍引用

3. 使用場景

4. 相關例句

5. 近義詞與反義詞

如需更完整的曆史用例或擴展解讀,可參考《三國志》《麈史》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暗塵悖戾弊憊殘喘倉恍餐雲卧石漕程測劃誠笃雌虹锉工誕漫點火鬥鑼奉公克己豐屋之戒浮利夫遂跟頭孤棟滾圓溜胖函蓋充周黃鐵混戰降仰教場郊社介福解錫靜業雞皮疙疸咎毀機嶽駿蒙課讀控禦來索曼語矛戈門表默觊暮雨朝雲難保弄章品學欺大壓小磬出散白三将軍賞燈上考失貌睡王説穿肆擾湯熨通問妄予陷怼仙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