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陳的意思、口陳的詳細解釋
口陳的解釋
口頭陳說。《漢書·張延壽傳》:“ 延壽 自以身無功德,何以能久堪先人大國,數上書讓減戶邑,又因弟 陽都侯 彭祖 口陳至誠。”《後漢書·窦融傳》:“書不足以深逹至誠,故遣 劉鈞 口陳肝膽。”《資治通鑒·魏邵陵厲公正始六年》:“﹝ 陸遜 ﹞書三四上,辭情危切,又欲詣都,口陳嫡庶之義。”
詞語分解
- 口的解釋 口 ǒ 人和動物吃東西和發聲的器官(亦稱“嘴”):口腔。口才。口齒。口若懸河。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口。 出入通過的地方:門口。港口。 特指中國長城的某些關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口。喜峰口。 破裂的
- 陳的解釋 陳 (陳) é 排列,擺設:陳列。陳兵。 述說:陳述。陳情。詳陳。陳訴。陳說。 舊的,時間久的:陳舊。陳腐。陳醋。推陳出新。陳陳相因。陳迹。陳皮。 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河南省淮陽縣一帶。 中國朝代名
網絡擴展解釋
“口陳”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口頭陳述或口頭表達,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拼音:kǒu chén
- 釋義:通過口頭方式直接陳述内容,而非書面形式。強調言語的直接性和即時性。
二、文獻出處與用法
-
曆史典籍中的用例:
- 《漢書·張延壽傳》記載,張延壽通過弟弟彭祖“口陳至誠”,表達謙讓封地的誠意。
- 《後漢書·窦融傳》提到窦融遣使“口陳肝膽”,以表忠心。
- 《資治通鑒》中陸遜多次上書後欲“口陳嫡庶之義”,凸顯口頭陳述的迫切性。
-
現代用法:
- 多用于描述正式或重要的口頭表達,如“口陳訴求”“口陳意見”。
三、相關辨析
- 與“書面陳述”的區别:口陳依賴語言交流,書面陳述則通過文字記錄,前者更靈活,後者更正式。
- “陳”的延伸含義:單字“陳”可指排列、述說(如“陳述”“陳情”),與“口”結合後特指口頭形式。
四、例句參考
- 古代:“數上書讓減戶邑,又因弟陽都侯彭祖口陳至誠。”(《漢書》)
- 現代:“他捂着腫脹的臉,口陳了事件的經過。”(例句)
“口陳”強調以口頭方式直接表達,常見于曆史文獻和正式語境,兼具實用性與文化内涵。如需更多例句或出處,可參考漢典等權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口陳》的意思
《口陳》是一個表示口頭陳述、口述的詞語。
拆分部首和筆畫
《口陳》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口”和“阝”,其中“口”是第一部首,表示與口有關;“阝”是第二部首,表示與防、城有關。
拆分後的部首“口”有一筆畫,拆分後的部首“阝”有兩筆畫。
來源
《口陳》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文化傳承和口頭傳統。在古代社會,人們 often 使用口頭形式進行信息的傳遞和記錄。
繁體
《口陳》在繁體中寫作「口陳」。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字形會有一些變化。《口陳》在古時候的寫法較為繁複,字形與現代有所不同。
例句
"他将他的研究結果通過口陳的方式傳授給聽衆。"
組詞
同義詞:口述、口授、口頭傳達。
反義詞:書陳、文字陳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