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oulder by shoulder] 肩挨着肩,形容人多擁擠
夾道之人,相與骈肩累迹,瞻望咨嗟。——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
(1).并肩,肩挨着肩。 唐 劉轲 《再上崔相公書》:“然後開 平津 之閤,待白屋之士,且問曰:計安在?知緻理緻君之策,駢肩出於門下矣。” 清 方文 《廬山詩·<五老峰>序》:“又十裡為 五老峯 ,懸崖削壁,排空插漢,如五老人駢肩而立,真巨觀也。”
(2).形容繁茂衆多。 唐 舒元輿 《牡丹賦》:“弄彩呈妍,壓景駢肩。”
(3).比喻行動一緻,共同努力。 清 劉大櫆 《讀<萬石君傳>》:“當是時,與 慶 駢肩而事 武帝 。”
“骈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說明:
“骈肩”既可描述物理空間的擁擠(如人群、花朵),也可用于抽象比喻(如行動一緻)。其常見搭配包括“骈肩累迹”“骈肩接迹”等成語,多出現于古代文學及曆史文獻中。如需更完整例句,可參考歐陽修、舒元輿等著作。
《骈肩》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漢字詞,拆分為“骈”和“肩”兩個部分。它的意思是肩膀交叉成骨折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骈”字的部首是“馬”,它的筆畫數為13畫。
• “肩”字的部首是“月”,它的筆畫數為10畫。
來源:
《骈肩》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菩薩蠻·騎鵝上晴行》中的一句話:“骈肩紫鹆青梅。” 這句話描述了女主角騎在鵝上,骈肩而行的情景。後人将“骈肩”引申為“肩膀交叉”的意思。
繁體:
《骈肩》的繁體字為「骈肩」。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在書寫形式上有所不同,所以《骈肩》的古代寫法為「骈肩」。
例句:
1. 他在車禍中受傷,肩膀骈肩的疼痛讓他難以忍受。
2. 這部電影中的一場打鬥戲,兩位主角骈肩而戰,十分精彩。
1. 骈志:形容文章功力深厚,文辭連貫有條理。
2. 骈枝:指花朵或果實生長時,兩個枝幹結合在一起的狀态。
3. 骈集:意為聚集或集合在一起,形容人多或物體堆積成片。
1. 交叉:表示相互交錯或相交。
2. 交錯:指錯綜複雜、相互交織。
1. 分離:表示相互分開或分隔。
2. 分散:指物體、人或力量等分散開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