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攫噬。 漢 賈誼 《新書·禮》:“攫齧搏擊之獸鮮,毒蠚猛蚄之蟲密。”
“攫齧”是一個由“攫”和“齧”組成的複合詞,具體解釋如下:
攫(jué)
本義為用爪子抓取或掠奪,屬于形聲字,左側“扌”(提手旁)表示與手相關的動作。
常見用法如“攫取”(強取)、“攫奪”(搶奪)等,多含暴力或急迫的語義色彩。
齧(niè)
同“齧”,意為咬、啃,常用于描述動物用牙齒啃咬的動作,如“齧齒動物”(齧齒類動物)。
引申義可指侵蝕(如“蟲齧”)或比喻堅持不懈(如“齧雪吞氈”)。
“攫齧”聯合使用,通常指抓取并啃咬,多用于以下場景:
該詞結合了“抓取”與“啃咬”的雙重動作,生動體現暴力侵占或自然界的生存法則。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避免與“攫取”等近義詞混淆。
攫齧(jué nié)是一個漢語詞語,可作動詞、名詞使用。它的意思是猛力咬住或咬斷,形象地描述了用牙齒用力咬取或咬斷的動作。
攫(jué)是由手部的“扌”(shou3)作為部首,并且單獨構成一個字,總共有7個筆畫。
齧(nié)是由齒(chí)作為部首,而聶作為聲旁,并且單獨構成一個字,總共有17個筆畫。
攫齧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在繁體中,攫和齧分别對應為「攫」和「齧」,但是在簡體中已經被合并成「攫」。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攫齧的寫法會有所不同。具體而言,攫在篆書中寫作「蛙」,楷書中寫作「抂」。齧在篆書中寫作「齔」,楷書中寫作「囓」。
1. 小狗攫齧着骨頭,不肯松口。
2. 老鼠被貓攫齧後逃脫,一路狼狽。
攫齧可以作為動詞和名詞使用,并可以與其他詞語組成各種組合。
組詞例子:
1. 攫齧不放:形容某人或某物牢牢抓住,不放手。
2. 攫齧力:指咬合物體的力量大小。
近義詞:咬住、緊咬、齧咬。
反義詞:松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