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護身枷的意思、護身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護身枷的解釋

古代加在罪犯頸項上的械具。《水浒傳》第九回:“ 薛霸 隨即把 林沖 護身枷開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護身枷"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司法制度與文學作品的特定詞彙,主要用于描述一種兼具防護功能的特殊刑具。以下從漢語詞典釋義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護身枷

讀音:hù shēn jiā

詞性:名詞

核心含義:

指古代為防止重刑犯(尤其是流放途中的犯人)自殘或遭襲而設計的特制枷鎖。其結構在限制行動的同時,通過加厚枷闆、包裹皮革等方式提供基礎防護,常見于明清小說對發配場景的描寫。

二、詞源與結構解析

  1. 構詞法:

    • 護身:動詞性偏正結構,意為"保護身體"。
    • 枷:刑具名,《說文解字》釋為"械也",即束縛頸項的木質器械。

      組合後形成"功能+刑具"的複合名詞,強調該刑具的雙重屬性。

  2. 曆史演變:

    此詞未收錄于《康熙字典》等傳統辭書,但廣泛見于明清白話小說。其概念可追溯至宋代《慶元條法事類》所載"防逃枷具",至明代演變為對流刑枷鎖的俗稱。

三、功能特征

根據古典文獻記載,護身枷具備以下特點:

四、文學典例

《水浒傳》第八回實證:

"董超、薛霸将林沖押入官司...當廳打二十脊杖,喚個文筆匠刺了面頰,發配滄州牢城。當廳戴一面七斤半鐵葉護身枷釘了。"

此段明确記載其材質(鐵葉)、重量(七斤半)及防護屬性,成為後世理解該詞的核心依據。

五、與現代術語對照

在法制史研究中,"護身枷"屬于戒具(restraint devices)範疇,對應現代司法術語中的"防護性約束裝置"。其設計理念體現古代刑罰中"限制-保護"的矛盾統一。


參考文獻:

  1. 施耐庵《水浒傳》(明嘉靖刻本)第八回
  2. 薛允升《唐明律合編》卷二十九·刑具制
  3. 沈家本《曆代刑法考·刑具考》(中華書局1985年版)
  4. 《中國監獄制度史》(法律出版社2019年)第四章第三節

網絡擴展解釋

“護身枷”是一個具有曆史背景的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字面含義

指古代加在罪犯頸項上的刑具,用于限制行動自由。這種械具通常由木質或金屬制成,通過固定頸部達到束縛目的。

二、引申含義

在成語中比喻束縛自身或限制自由的事物。例如某種制度、觀念或環境對人的無形約束。

相關例證

《水浒傳》第九回提到“薛霸隨即把林沖護身枷開了”,此處直接描述了護身枷作為刑具的實際用途。

補充說明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曆史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水浒傳》相關章節或古代刑罰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揞揜鮑魚之肆賓相查禁巢窟塍畎麤滾滾寸田大颠胏附非慮剛切鬼頭錢橫擾懽喜胡揪賈道葭莩之親監董奬歎見數積草拘曲坑埋空侶樂極六臣利息率盧狗淪喪茅绹馬爮瓜沒張沒緻棉花胎冥道冥微木難南山可移腦瓜噗咚強敵怯官勍盜取決于乳白色拾翠屍蹷時曆手燭算器踏春踏罡布鬥漯河貪庸天怪蜩羹五夏香肚香涎消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