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鮑魚之肆的意思、鮑魚之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鮑魚之肆的解釋

亦作“ 鮑魚之次 ”。賣鹹魚的店鋪。魚常腐臭,因以喻惡人之所或小人聚集之地。《大戴禮記·曾子疾病》:“與君子遊,苾乎如入蘭芷之室,久而不聞,則與之化矣;與小人遊,貸乎如入鮑魚之次,久而不聞,則與之化矣。” 王聘珍 解诂:“次,若今市亭然。”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慕賢》:“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明史·餘珊傳》:“緻陛下耳嚣目眩,忽不自知其在鮑魚之肆矣。”亦省稱“ 鮑肆 ”。 漢 東方朔 《七谏·初放》:“聯蕙芷以為佩兮,過鮑肆而失香。” 唐 李群玉 《自澧浦東遊江表》詩:“《巴歌》《白雪》,鮑肆埋蘭芳。” 康有為 《大同書》丁部:“凡物皆久而後化,麝食香久則香,蜜採花久則甜,此芝室鮑肆之異習而漸化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鮑魚之肆"是漢語中具有警示意義的成語,其核心含義包含三個遞進層次:

一、字面解析 "鮑魚"在古代特指鹽漬腐臭的魚類,《周禮·天官》記載"鮑者,於煏室中糗幹之",指通過特殊工藝腌制的海産品;"肆"為店鋪之意,《說文解字》釋"肆,極陳也"指陳列貨物的場所。合指販賣腐臭鹹魚的店鋪。

二、典源考據 該成語典出西漢劉向《說苑·雜言》:"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其句式結構形成遞進關系:"入肆→久處→不覺→同化",完整展現環境對人的漸進式影響過程。

三、語義演變 在曆時演變中,該成語發展出雙重警示功能:

  1. 顯性警示:比喻身處惡劣環境而不自知,如《孔子家語·六本》用"入芝蘭之室""入鮑魚之肆"構建對比語境
  2. 隱性規勸:暗含"擇鄰而處"的處世哲學,王夫之《讀通鑒論》引申為"君子必慎所與處"

四、現代應用 在當代語境中,該成語常用于三類場景:

  1. 教育領域:警示不良成長環境的影響
  2. 企業管理:強調企業文化的塑造作用
  3. 社會治理:說明社會環境對人的塑造功能

(參考文獻:漢典https://www.zdic.net/;國學大師http://www.guoxuedashi.net/;《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網絡擴展解釋

“鮑魚之肆”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成語出處

  1. 《說苑·雜言》(漢代劉向):
    “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
  2. 《顔氏家訓·慕賢》(北齊顔之推):
    以“芝蘭之室”與“鮑魚之肆”對比,說明與善人或惡人相處的不同結果。

用法與示例


深層内涵

  1. 環境影響論:
    強調環境對人的潛移默化作用,長期處于惡劣環境中會逐漸喪失對惡習的辨别能力。
  2. 現實啟示:
    提醒人們謹慎選擇社交圈和生活環境,避免被負面風氣侵蝕。

相關成語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典故細節,可參考《說苑·雜言》或《顔氏家訓》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半規管保不齊瀑溜悲咤腷腷膊膊不愧不怍倉皇出逃赪怒寸旬殚匮電臨疊次笃雅分條析理槁骨庚壬詭辯規法過庭之訓浩居合竹監戎夾袢潔膩金甃開營铿铮鞚鞍掠過陵令陵廟鸾舞鑼鼓描眉畫眼念到枿坐爬蜒烹庖鵬抟偏傍潛隱訖箓清刻清文三甫僧多粥少山色聖林生羨石薪肆義踏鞠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玩意未蔔先知衛星葦子烏府獻詩消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