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利率 ”。
利息率(簡稱利率)是衡量資金使用成本或收益的核心指标,通常以百分比形式表示,反映一定時期内利息與本金的比率。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利息率是借款人向貸款人支付的資金使用成本,或存款人通過儲蓄獲得的收益比例。例如,年利率5%表示每100元本金,一年産生5元利息。
2. 主要類型
3. 計算方式
4. 影響因素
5. 經濟作用
實際應用中需注意:銀行産品常标注的年化利率(APR)不考慮複利,而年收益率(APY)包含複利效應。例如APR 5%的存款,按季度複利計算APY可達5.09%。
利息率是一個經濟學術語,用來表示貸款或存款所産生的利息相對于總額的比率。它是利息收益與本金的比例,用于衡量貸款或存款的利益水平。
“利息率”這個詞由兩個漢字組成:利和息。其中,“利”字的主要部首是刀,它由5個筆畫構成;“息”字的主要部首是心,它由9個筆畫構成。
“利息率”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漢語。它是文言文中描述借款或存款利息比例的術語被用來表達這一概念。在繁體字中,“利息率”同樣用“利息率”四個字來表示。
在古代漢字書寫形式中,利息率的寫法與現代區别不大,主要是字形有一些細微的差異。這些差異在時間的推移中逐漸被現代漢字書寫形式所取代。
1. 銀行提高了貸款的利息率,導緻很多人選擇降低消費。
2. 存款利息率越高,人們越願意把錢存入銀行。
3. 選擇一個適合的貸款,要注意利息率和還款期限。
利息、息率。
利率。
無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