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曲的意思、拘曲的詳細解釋
拘曲的解釋
拘泥淺陋;拘泥不化。語本《莊子·秋水》:“井鼃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七:“ 顔子 之家,一簞食,一瓢飲,在人不堪之地,而 顔子 乃從其師周遊天下,履 宋 、 衛 、 陳 、 蔡 之厄而不以為悔,此豈俚俗之人、拘曲之士所能知其義哉?” 清 恽敬 《前光祿寺卿伊公祠堂碑銘》:“ 朱子 之弊,極於拘曲,不溢他端; 陽明 之弊,颠倒狂聖,反覆坤乾。”
詞語分解
- 拘的解釋 拘 ū 逮捕或扣押:拘捕。拘系。拘留。拘拿。拘囚。拘禁。拘押。 限,限制:拘束。拘謹。不拘小節。 固執,不變通:拘泥。拘禮。拘迂。 拘 ō 遮蔽:“凡為長者糞之禮,必加帚于箕上,以袂拘而退”。 筆
- 曲的解釋 曲 (⑥麯) ū 彎轉,與“直”相對:彎曲。曲折(?)。曲筆(a.古代史官不按事實、有意掩蓋真相的記載;b.寫文章時故意離題而不直書其事的筆法)。曲肱而枕。曲盡其妙。 不公正,不合理:曲說。曲解(?)
專業解析
“拘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字源和引申義兩個層面來理解:
-
字面本義(側重物理形态):
- 拘:本義指拘束、限制、束縛。《說文解字》釋“拘”為“止也”,有阻止、限制之意。
- 曲:本義指彎曲、不直。《說文解字》釋“曲”為“象器曲受物之形”,描繪了器物彎曲以容納物體的形态。
- 合義:因此,“拘曲”最直接的字面意思是指物體因受到束縛、限制或自身特性而呈現出的彎曲、蜷縮、不舒展的狀态。例如形容樹枝被繩索捆綁而彎曲,或身體因寒冷、恐懼而蜷縮。
-
引申義(側重精神、行為、見識):
- 由物理形态的彎曲、受限,引申用來形容人的思想、行為、見識或心胸。
- 拘泥、固執、不知變通:指思想或行為被陳規陋習、狹隘觀念所束縛,不能靈活變通。例如:“為人拘曲,不善權變。”
- 狹隘、局限、不開闊:指見識淺薄、心胸狹窄、目光短淺。例如:“見識拘曲,難成大器。”
- 局促、放不開、不自然:指行為舉止因緊張、膽怯或過分在意而顯得不舒展、不大方。例如:“他在大場面下顯得很拘曲。”
總結來說,“拘曲”的核心含義是“受束縛而彎曲或不舒展”,既可形容具體事物的形态,更常用于形容人的思想行為受局限、不開放、不豁達的狀态。
引用參考來源:
- 字義解釋主要依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對“拘”和“曲”的釋義及其常見組合義。
- 字源分析參考《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對“拘”和“曲”本義的闡釋。
- 引申義的概括和例證參考了《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出版社,其中收錄了“拘曲”詞條及其在古代和現代文獻中的用法實例。
- 詞義辨析參考了《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商務印書館,對相關義項的歸納。
網絡擴展解釋
“拘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思想或行為上的拘泥淺陋、固執不化,常用來形容因見識或觀念局限而缺乏變通的狀态。以下從多個角度展開解釋:
1.基本釋義
- 詞義:指受限于狹隘的認知或教條,無法接受更廣闊的觀點或靈活應對變化。例如《莊子·秋水》中“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即強調固守教條的人難以理解大道。
- 構成:由“拘”(固執、限制)和“曲”(彎曲、不直,引申為偏狹)組合而成,強調因局限而扭曲認知。
2.出處與典故
- 源自《莊子·秋水》,原文通過“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等比喻,說明環境與認知的局限性如何導緻“拘曲”。
- 後世如清代恽敬在《前光祿寺卿伊公祠堂碑銘》中,以“朱子之弊,極于拘曲”批評過度拘泥于理學教條的現象。
3.用法與示例
- 語境:多用于學術或批評性文本,形容思想僵化、固守成規。例如:“拘曲之士難明變通之策。”
- 近義詞:拘泥、迂腐、刻闆;反義詞:通達、開明、變通。
4.擴展理解
- 哲學背景:莊子提出“拘曲”意在強調突破認知邊界的重要性,與道家“無為”“順應自然”的思想相呼應。
- 現實意義:現代語境中可引申為對思維定式、教條主義的批判,倡導開放包容的态度。
5.使用提示
- 該詞屬書面語,日常交流中較少使用,常見于文學、哲學讨論或曆史評析中。
- 注意區分“拘曲”與“拘謹”(後者側重行為上的約束,而非思想局限)。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例,可參考《莊子·秋水》原文或清代恽敬的相關著作。
别人正在浏覽...
白皚皚白雪皚皚賓敬不為五鬥米折腰操履傳嘴滀漯痤瘕蹴踏得無疊香英訂立東園秘器法頭例首費財高座宮曹供認不諱公私要速寡識鬼區還款遑惑灰滅見端薦卷嬌懶椒醑桀異救荒吉兇禍福峻危墾植柯舒饋爨靈标論授馬牧篃竹面譽背毀冥阨魔頭目動言肆南容儗象弄黍盤虵普賢淺誕搜奇酸款縮小特勒天象通扯屯糧積草文豹五稼杇槾鄉下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