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董的意思、監董的詳細解釋
監董的解釋
猶監督。《新唐書·裴延齡傳》:“又度支出納,與太府交相關制,出物旬計,見物月計,符按覆覈,有禦史以監董之,則財用不得回隱。” 明 張居正 《重修海會寺碑文》:“遂以年月日始事,命□□監董其工役,於中為殿三,皆三楹。”
詞語分解
- 監的解釋 監 (監) ā 督察:監察。監控。監測。監護。監考。監聽。 牢,獄:監獄。監押。監禁。坐監。 監 (監) à 古代官名或官府名:太監(宦官,阄人)。國子監。欽天監(掌管天文曆法的官府)。監生(在國子
- 董的解釋 董 ǒ 監督管理:董統。董督。董正(督察糾正)。董理。董事(某些企業、學校的資産所有者推舉出來代表自己監督和主持業務的人)。董其成。 正:“餘将董道而不豫兮”。 深藏:“年六十已上,氣當大董”。 姓。
網絡擴展解釋
“監董”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jiān dǒng,其核心含義是監察、監督、管理的角色或職責。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 由“監”和“董”兩字組成:
- 監:指監察、監督,強調對事物的監管;
- 董:指管理、指導,側重對事務的統籌。
- 組合後表示兼具監察與管理雙重職能的角色或職責。
2.使用場景
- 組織層面:如企業監事會、政府監管機構對財務或公共事務的監督管理(例:唐代禦史監董財政,見《新唐書》;明代張居正監董工程)。
- 個人層面:指對自身行為的約束與規範。
3.曆史引證
- 唐代《新唐書》記載:“有禦史以監董之,則財用不得回隱”,說明古代用于財務監督。
- 明代張居正在《重修海會寺碑文》中提到“命監董其工役”,指工程管理的職責。
4.現代擴展
- 可引申為對項目、制度或行為的全面督導,強調過程監管與結果管理并重。
如需更多古籍用例或現代語境分析,可參考來源網頁(如查字典、單詞乎等)的完整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二
監董
監董(jiān dǒng)為一個漢字詞語,由「監」和「董」兩個字組成。其中,「監」的部首是「監」字旁,「董」的部首是「艸」字旁。
「監」字的筆畫數為七畫,「董」字的筆畫數為十二畫。
來源
「監董」一詞可追溯至古代漢字文化中。在古代中國,「監董」通常指的是監察和管理公共事務的人。這個詞彙在古代文獻中經常被使用。
繁體
「監董」的繁體字為「監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監」字的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而「董」字在古代常常寫作「⿱⺈史」,另外還有一種寫法是「⿱⺈氐」。
例句
1. 他被任命為公司的監董,負責監督和管理公司的運營。
2. 這個國家機構需要一批有能力的監董來維護公共利益。
組詞
監管、監察、董事、董事會。
近義詞
監視、監控、董事長。
反義詞
被監管、被監控、董事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