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寶珠名。又寫作“莫難”。《文選·曹植<美女篇>》:“明珠交玉體,珊瑚間木難。” 李善 注引《南越志》:“木難,金翅鳥沫所成碧色珠也。”《新唐書·西域傳下·拂菻》:“土多金、銀、夜光璧,明月珠、大貝、車渠、碼碯、木難、孔翠、虎魄。” 明 夏完淳 《送客遊閩》詩:“南海風清藏瑰奇,火齊木難珊瑚枝。” 清 錢謙益 《<杜弢武全集>序》:“櫝而列之,皆珠也,則未知其孰為琅玕?孰為木難也?” 康有為 《大同書》戊部第一章:“火齊、木難、水晶之珍,人猶寳之。”
“木難”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來源與含義:
該詞最早見于三國時期曹植的《美女篇》詩句“明珠交玉體,珊瑚間木難”。據《南越志》記載,“木難”是金翅鳥的唾液凝結而成的碧色寶珠,又稱“莫難”。古代文獻如《新唐書》也提到其作為珍貴珠寶的存在。
文學引用:
明代夏完淳的《送客遊閩》中,用“火齊木難珊瑚枝”形容南海珍寶的瑰麗。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文選》《南越志》等古籍原文。
《木難》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難以根除的問題”或“棘手的困境”。該詞用來形容一些問題或困境非常棘手,難以解決或擺脫。
《木難》由兩個部首組成:木(簡體字“木”,意為木材)和難(簡體字“難”,意為困難)。根據漢字的基本構造,它的筆畫數為11畫。
《木難》繁體字為「木難」或「木難」,這個詞最早出現于《左傳·隱公三十年》中。在隨後的演變中,逐漸形成了現代的簡體字形态。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有時候《木難》的構成部分會以完整的形式書寫,即木和難各自形成一個完整的字形。
1. 這個項目的資金問題一直是我們面臨的《木難》,我們需要尋找新的解決辦法。
2. 這是一個充滿挑戰的新行業,它會帶來許多《木難》,但也有巨大的發展機遇。
組詞:木匠、木屋、木偶、木闆。
近義詞:難題、困境、難事。
反義詞:易解、簡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