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時通用的曆書。《漢書·任敖傳》:“ 文帝 召 公孫臣 以為博士,草立土德時曆制度,更元年。”《晉書·杜預傳》:“ 預 以時曆差舛,不應晷度,奏上《二元乾度曆》,行於世。”
“時曆”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時曆”指某一曆史時期通用的官方曆書,主要用于記錄時間、節氣及重要日期。例如《漢書·任敖傳》記載,漢文帝時期曾修訂“土德時曆制度”,說明其作為曆法在朝代更替中的規範作用。
時曆通常包含年、月、節氣、吉兇日等,用于指導農業、祭祀和日常生活。例如《晉書》提到“時曆差舛,不應晷度”,說明曆法需與實際天文觀測相符。
“時曆”是古代社會規範時間的重要工具,兼具政治象征和科學功能。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朝代曆法内容,可查閱《漢書》《晉書》等古籍原文。
《時曆》是指時間和曆史的意思。它涵蓋了對時間的認識和對曆史的記錄,是人們對于時間與曆史發展的理解和總結。
《時曆》的拆分部首為“日”和“禾”,拼音分别為“ri”和“he”。
《時曆》的筆畫數為10劃,按順序依次為:橫、橫、點、豎、橫折鈎、橫、橫折、豎、橫折、橫折鈎。
《時曆》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曆法的發展。隨着時代的變遷,人們對時間和曆史的認識也逐漸深入,加上對宇宙運行、季節變化等規律的探索,從而形成了對時間與曆史的系統性記錄和研究。
《時曆》的繁體字為「時歷」。
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古時候《時曆》的漢字寫法略有差異。以楚簡為例,古代《時曆》的漢字寫法為「日立」,其中「日」是代表太陽的象形字,“立”表示垂直的意思。
1. 研究《時曆》是了解曆史的重要途徑。 2. 他撰寫了一本關于《時曆》的專著。 3. 我們要珍惜時間,了解《時曆》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
1. 時光曆程 2. 曆史時期 3. 時代變遷 4. 時間流逝
1. 時代曆史 2. 時間年代 3. 年份記錄
1. 時刻現在 2. 程式計時 3. 瞬間短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