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茅绹的意思、茅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茅绹的解釋

茅草搓的繩索。語出《詩·豳風·七月》:“晝爾于茅,宵爾索綯。” 鄭玄 箋:“女當晝日往取茅歸,夜作絞索以待時用。” 晉 葛洪 《神仙傳·壺公》:“頭上有一方石,廣數丈,以茅綯懸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茅绹”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茅绹(máo táo)指用茅草搓成的繩索。該詞源自《詩經·豳風·七月》中的詩句:“晝爾于茅,宵爾索绹。”意為“白天割取茅草,夜晚搓成繩索”,反映了古代農耕生活中利用自然材料制作工具的日常場景。

詞源與出處

  1. 《詩經》中的記載
    《詩經·豳風·七月》提到“晝爾于茅,宵爾索绹”,鄭玄箋注解釋為:“白天采茅草,夜晚制作繩索以備使用”。這裡“绹”通“繩”,指編織的動作。

  2. 古代文獻用例
    晉代葛洪《神仙傳·壺公》中記載“以茅绹懸之”,描述了用茅草繩懸挂物品的情景,進一步佐證其實際用途。

擴展說明

“茅绹”是古代以茅草為原材料制作的繩索,既有實際工具功能,也承載了《詩經》等文獻中的文化意蘊。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詩經》原文及鄭玄箋注。

網絡擴展解釋二

茅绹:一詞多義的複雜漢字

茅绹(máo tāo)是一個複雜的漢字,它有多個義項,并有着拆分部首和筆畫等特點。以下将詳細介紹茅绹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寫法、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意思:

茅绹作為一個詞語,有諸多義項。最常見的意思是指茅草,是一種植物,也可指茅草屋頂。此外,茅绹還可以表示數目為十二,十分之二舊時常用的計數單位。在古代典籍中,茅绹還指古代官府的寶座椅子,象征權力。

拆分部首和筆畫:

茅绹的拆分部首是茂(mào)和纟(mǐ),表示了茅草的外形和織物的紋理。它總共有11個筆畫,結構複雜,書寫時需要仔細認真。

來源:

茅绹這個詞的來源非常古老,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茅草作為一種特殊材料,早在古代漢族先民建房居住時就開始使用。因此,茅绹也成為茅草這種材料的象征。

繁體:

《茅绹》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茅綢,多用于傳統的繁體漢字書寫系統,如台灣和香港地區使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發展過程中,茅绹的寫法有所變化。在古籍文獻中,茅绹常被寫為“茅綢”,這種寫法更加強調茅草的外貌和織物的堅韌性。

例句:

1. 我住的房子頂上蓋着茅草織成的茅绹屋頂。

2. 這本古籍中提到,官府的茅绹座椅象征着權力和地位。

組詞:

茅绹可以作為一個詞語的組成部分,形成其他複雜詞彙,例如茅绹屋、茅绹書院、茅绹屯等。

近義詞:

茅绹的近義詞有茅草、茅屋等。

反義詞:

茅绹的反義詞沒有明确對應,因為它是一個複雜的漢字,具有多個義項,而茅草的象征性無法用一個具體的反義詞來表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