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火正的意思、火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火正的解釋

(1).古代掌火之官。《左傳·昭公二十九年》:“火正曰祝融。”《漢書·五行志上》:“古之火正,謂火官也,掌祭火星,行火政。”

(2).指仲夏。古以五行配四時,火旺于夏,故稱。 南朝 梁 庾肩吾 《團扇銘》:“炎隆火正,石鑠沙煎。” 清 徐昂發 《夏寒》詩:“奈何厥罰寒,憑陵當火正。”

(3).指 漢 朝。 南朝 宋 謝靈運 《撰征賦》:“系 列山 之洪緒,承火正之明光。”按, 南朝 宋武帝 劉裕 為 漢高祖 弟 劉交 之後。參見“ 火劉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火正是中國古代星官體系中與五行之火相對應的職官名稱,其職能與天文曆法、祭祀活動密切相關。根據《左傳·昭公二十九年》記載,火正主管“火紀時天”,即通過觀測大火星(心宿二)的運行軌迹制定農時,屬于上古時期“五官”之一。《周禮·春官》将火正納入“司爟”系統,負責“掌行火之政令”,管理國家用火事務,包括四時改火儀式與火神祭祀。

漢代班固在《漢書·百官公卿表》中記載火正為“炎帝之官”,與祝融信仰産生融合。應劭《風俗通義·三皇篇》進一步解釋:“火正曰祝融,老童之子,為高辛氏火正”,将職官名稱與神話人物結合,形成“火正祝融”的文化符號。唐代孔穎達在《五經正義》中提出火正具有雙重屬性:既屬天文曆官體系,又屬五行職官系統,負責“主夏氣盛衰”。

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将“火正”定義為:“古代掌管火曆的官員”,強調其通過觀測星象制定曆法的核心職能。該詞在《漢語大詞典》中收錄有兩個義項:其一指“主掌火的官職”,其二指“五行官之一”,體現了詞語在曆史演變中的語義擴展。

網絡擴展解釋

“火正”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具體解釋如下:

一、古代官職

指古代掌管火事的官職,負責祭祀火星、管理火政等事務。例如:

二、指代季節(仲夏)

古人以五行配四時,火對應夏季,因此“火正”代指仲夏。例如:

三、象征漢朝

因漢朝在五行中屬火德,部分文獻以“火正”代指漢朝。如南朝宋謝靈運《撰征賦》中“承火正之明光”即暗喻漢室傳承。

四、擴展比喻義(較少用)

部分詞典提到其作為形容詞性成語,形容火勢猛烈或事物發展迅猛,如“大火正在向周圍的森林蔓延”。但此用法多見于現代造句,古籍中較少見。


提示:以上内容綜合了古籍釋義與文學用例,若需查看完整來源,可參考《左傳》《漢書》及南朝相關詩文。

别人正在浏覽...

安輯暴着北侬澄淨城邑充腹垂髻春風村寺凋逝帝坐凍飈凍橘多大小放虎歸山仿佯飛鉛覆問鼓員橫鬥柄懷土惛惛罔罔昏聩無能将雛焦尾琴浃堂蘭章菱華淩轹龍辔漫罵髦俊夢熊之喜冥隘男人嫩蘂甯武子篷帳皮币齊備乞漿得酒氣虛棋戰勸盤任真殺内衫袍生人沈疴事急無君子收伏爽味四子書所有權談客晩步務本險語枭悖硝雲彈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