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安輯的意思、安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安輯的解釋

(1).猶安撫。《漢書·西域傳序》:“都護督察 烏孫 、 康居 諸外國動靜,有變以聞,可安輯,安輯之;可擊,擊之。” 唐 李德裕 《遣王會等安撫回鹘制》:“專往慰問,仍賑米粟二萬石,俾其安輯離散,漸就漠南,再復舊疆。” 金 王若虛 《千戶侯父墓銘》:“當 貞祐 兵火之餘,城邑幾廢,遺黎無依,侯以完復安輯之功,為衆所推,由本縣尉至為州刺史。”《儒林外史》第八回:“務在安輯,與民休息。” 沉從文 《邊城》三:“十餘年來主持地方軍事的,知道注重在安輯保守,處置還得法。”

(2).安定;使安定。《漢書·王莽傳上》:“居攝之義,所以統立天功,興崇帝道,成就法度,安輯海内也。” 宋 曾鞏 《救災議》:“疆内安輯,裡無嚣聲。”《明史·淩雲翼傳》:“ 成化 中 韓雍 經略西山頗安輯,惟東山 瑤 阻深箐剽掠,有司歲發卒戍守。”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安輯(ān jí)是漢語中具有曆史語義色彩的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安定和睦”或“安撫聚集”。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該詞最早見于先秦典籍,常用于古代政論及史書記載,指通過治理手段使百姓生活穩定、社會秩序和諧。例如《漢書·王莽傳》載“安輯海内”,即強調對國家的整體安定治理。

從語源學角度分析,“安”表安定、平靜,“輯”通“集”,含聚集、協調整合之義,二者結合後衍生出通過協調管理實現社會平穩的引申義。在《尚書·周官》中,“安輯”與“邦國”連用,體現古代政治治理的核心目标。唐代杜佑《通典》亦以“安輯鄉裡”描述基層治理成效。

現代漢語中,“安輯”的使用場景多見于曆史文獻研究或仿古語境。部分方言區(如吳語)仍保留其口語化表達,指代家庭或群體的和睦狀态。需要指出的是,該詞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未被單獨收錄,主要作為曆史詞彙存在于專業辭書體系。

網絡擴展解釋

“安輯”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安撫
    指通過政策或行動使人心安定,常用于治理或外交場景。例如《漢書·西域傳序》提到“可安輯,安輯之”,即通過安撫手段穩定邊疆局勢。
  2. 安定;使安定
    強調維持或恢複社會秩序,如《後漢書》中“安輯黎元”指安定百姓。

二、詳細解釋

三、曆史用例

  1. 唐代李德裕在《遣王會等安撫回鹘制》中提及“安輯離散”,指通過赈濟安撫流民。
  2. 《儒林外史》第八回用“安輯”描述官員治理地方時注重民生安定。

四、近義與關聯詞

總結來看,“安輯”兼具“主動安撫”和“結果安定”的雙重含義,多用于政治、軍事或社會治理語境。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書》《後漢書》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抽捐楚歌大門戶當須誕縱饤座鬥變杜工部集對鍼反坫房廊蜚螭輔宰服秩蓋過感愧河決魚爛黃道十二宮花頭勇華序晦蝕解冠積福敬陳管見禁甲救颠鸠僭鵲巢九折臂誇大其辭诓賺寬厚寬平陵阻理刑馬化鳴野食蘋泯合迫屑牽世傾向性齊斬禳田任興柔雌山柰水舂書氣樹上開花膛音貪泉桃色天機不可洩露通禁同塗抟廉鼍龍問絞五色魚小解邪不壓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