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其自然。率真任情,不加修飾。 晉 陶潛 《連雨獨飲》詩:“天豈去此哉!任真無所先。” 逯欽立 校注引《莊子·齊物論》 郭象 注:“任自然而忘是非者,其體中獨任天真而已。” 唐 杜甫 《狂歌行贈四兄》:“吾兄吾兄 巢 許 倫,一生喜怒長任真。” 宋 阮閱 《增修詩話總龜·飲食》:“ 李太白 陶淵明 則不然,各常為詩曰:我醉欲眠君且去。雖曰任真之言,然亦太無主人之情矣。” 明 袁宏道 《偶成》詩:“ 稽叔 終疑傲, 陶潛 總任真。”
“任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以下為詳細解釋:
“任真”指率真任情、不加修飾,聽其自然的狀态。這一含義源自晉代陶潛的詩作《連雨獨飲》:“天豈去此哉!任真無所先。”,強調順應本性、保持真誠的态度,與道家“自然無為”的思想相關。
現代多用于形容藝術創作或性格特質,例如:“她的畫風任真灑脫,毫無矯飾。”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文或曆史典故,可參考《陶淵明集》《莊子·齊物論》等文獻。
任真(rèn zhēn)是一個富有深意的詞語,由兩個漢字組成。下面我将為您介紹該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任字的拆分部首為人,筆畫數為五;真字的拆分部首為目,筆畫數為十。
任真這個詞語來源于中國的傳統文化,寓意着一個人真實、真誠的品質。在古代,人們追求的美德之一便是“任真”,即守信、真誠待人。
任真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任真」。
在古代,任字的寫法略有不同,其字形中間部分由兩個“人”字疊加而成,表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真字的古代寫法則是寫成「眞」,在字形上更加凸顯出“目”字,表示真實、真誠。
1. 這個人一直任真待我,從不說謊或者欺騙我。
2. 在商業交流中,任真的态度能夠帶來更多的信任和合作機會。
1. 任性真誠
2. 任勞任怨
3. 真實可信
1. 真誠
2. 真實
3. 真心
1. 虛僞
2. 虛假
3. 假意
任真這個詞語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代表着真實、真誠的品質。希望通過這篇文章,您對任真詞的意義及相關知識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