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髦雋 ”。亦作“ 髦儁 ”。才智傑出之士。《漢書·叙傳下》:“ 世宗 曄曄,思弘祖業,疇咨熙載,髦俊并作。”《三國志·蜀志·許靖傳》“ 靖 雖年逾七十,愛樂人物”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自天子在東宮,及即位之後,每會羣賢,論天下髦雋之見在者,豈獨人盡易為英,士鮮易取最。”《三國志·蜀志·郤正傳》:“方今朝士山積,髦俊成羣,猶鱗介之潛乎巨海,毛羽之集乎 鄧林 。”《北齊書·文苑傳序》:“ 有齊 自霸圖雲啟,廣延髦儁,開四門以納之,舉八紘以掩之。” 宋 司馬光 《祭觀文丁尚書文》:“羽儀髦儁,黼黻訓辭,登贊機衡,進參臺鼎。” 黃遠庸 《新舊思想之沖突》:“庚子之後,一復戊戌所變,其時新學髦俊,雲集内外,勢焰極張。”
“髦俊”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máo jùn,主要用于形容才智超群的傑出人士。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析:
“髦俊”可寫作“髦儁”或“髦隽”,指代才智、品德出衆的人物,常與“英傑”“賢士”等詞同義。例如《漢書·叙傳下》中提到“髦俊并作”,意為賢才輩出。
近義詞包括“髦彥”“英傑”等,反義詞則如“庸才”。在古文中常與“熙載”(發揚功業)、“疇咨”(訪求)等詞搭配,體現對人才的推崇。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可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例如:“方今髦俊成群,猶鱗介潛乎巨海。”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漢書》《三國志》等古籍,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髦俊是一個具有魅力和活力的詞語,形容一個人時髦、時尚,具有青春活力和魅力。
拆分部首和筆畫:髟(頭發)+ 俊(美麗),髟具有2畫,俊具有9畫。
來源:《髦俊》一詞最早出現在唐代,最初用來形容人的頭發整齊、漂亮。後來,這個詞逐漸演變為形容一個人時髦、年輕有活力。
繁體:髹鐟(髹具有20畫,鐟具有18畫)。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寫法為髦俊。
例句:他總是穿着最時髦的衣服,看起來非常髦俊。
組詞:時髦、髦滑、髦肖。
近義詞:時尚、潮流、時興。
反義詞:土氣、老舊、落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