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鼓師。 徐珂 《清稗類鈔·戲劇·後場》:“琴師、鼓員等曰後場,亦曰場面。”
“鼓員”是一個漢語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鼓員”指鼓師,即在傳統戲劇或音樂表演中負責擊鼓伴奏的專業人員。該詞出自徐珂《清稗類鈔·戲劇·後場》,常與琴師等合稱為“後場”或“場面”。
詞源背景
該詞源于戲劇表演中的分工體系,鼓員需通過擊鼓節奏掌控表演節奏,類似古代戰争中鼓手的作用(但此說法多見于非權威來源,需謹慎參考)。
現代應用
在傳統戲曲(如京劇、昆曲)中,鼓員仍是重要角色,通常兼任“司鼓”,負責指揮樂隊并協調演員動作。
與其他術語的關聯
在戲曲術語中,“後場”或“場面”泛指伴奏樂隊,包括打擊樂、弦樂等,鼓員作為核心成員之一,地位顯著。
不同文獻對“鼓員”的解釋略有差異:
鼓員是指在樂隊或軍樂隊中擔任擊打鼓的人。他們負責用鼓聲來配合音樂,增強節奏感和音樂效果。
鼓(gǔ)由⺣(手)和呉(舌)組成,是上古漢字的象形字,共有8畫。
員(yuán)由囗(圍)和口(咽)組成,是會意字,共有員4畫。
鼓員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周頌·卷阿》中,描述了古代官員下令擊鼓的場景。在繁體字中,鼓員寫作「鼓員」。
古時候,鼓員的漢字寫作「鼓員」。
1. 軍樂隊的鼓員技術精湛,給音樂增添了震撼力。
2. 我喜歡觀看鼓員在演唱會上的表演,他們的節奏感很棒。
近義詞:鼓手、敲鼓人。
反義詞:吹笛手、拉琴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