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叛逆。《北史·李平傳》:“ 冀州 刺史 京兆王 愉 反於 信都 ,以 平 為持節,都督北讨諸軍事、行 冀州 以讨之。 宣武 臨 式乾殿 勞遣 平 ,因曰:‘何圖今日,言及斯事!’歔欷流涕。 平 對曰:‘ 愉 天迷其心,構此梟悖。’”
“枭悖”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枭悖”兼具行為反常與叛逆的雙重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貶義指向。
《枭悖》是一個比較罕見的詞語,通常用來形容人的行為或言語反常、古怪,與常理相悖。這個詞語表示一個人舉止古怪、行為不合常理、與他人背道而馳。
根據《康熙字典》,《枭悖》可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木”和“心”。其中,“木”部表示與樹木相關的事物,“心”部表示與心理相關的事物。關于筆畫,我們分别來看一下各個字的構成。
對于“枭”,它由“木”部和“鳥”旁組成,總共五畫。
對于“悖”,它由“心”部、“不”旁以及右邊的一橫組成,總共十五畫。
《枭悖》這個詞出自《莊子·逍遙遊》: “以惡亂之,唯惡亂之。是故枭悖而不正者,正惡亂之譽。”可以看出,《枭悖》這個詞是古代文獻中的使用。
《枭悖》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梟悖」。
在古時候,《枭悖》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在西漢時期的金文中,有些記載體現了字形的演變。然而,對于《枭悖》這個詞,目前沒有找到古代漢字寫法的具體資料。
1. 他那極端的言論和行動都是枭悖,沒有人能夠理解他的邏輯。
2. 他的決策總是令人感到枭悖,衆人對他的能力産生了懷疑。
1. 枭獍:指猛禽,翻鳥類。
2. 悖理:指與邏輯相悖。
1. 異想天開:形容想法、觀點離譜,與常識相去甚遠。
2. 歪理邪說:指不合常理、道德或事實的言論或學說。
1. 合理:符合常理,遵循邏輯。
2. 正常:行為或狀态符合正常标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