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火輪車的意思、火輪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火輪車的解釋

火車的舊稱。 清 薛福成 《創開中國鐵路議》:“迨 道光 十年造成鐵路,始以火輪車載客載貨。” 清 郭嵩焘 《上合肥伯相書》:“其地士紳,力以 中國 宜修造火輪車相就勸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火輪車,是漢語中對早期蒸汽機車的舊稱,特指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以蒸汽為動力、在鐵軌上行駛的列車。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分析:

一、詞典釋義與構詞解析

  1. 基本定義

    指以蒸汽機驅動、通過燃燒燃料(煤炭或木材)産生動力,牽引車廂在鐵軌上運行的交通工具。該詞屬偏正式複合詞:"火"指燃燒生熱的過程,"輪"指車輪,"車"為交通工具總稱,整體強調"以火(蒸汽)驅動的車輪車輛"。《漢語大詞典》(第8冊,第1188頁)明确标注其為"蒸汽機車"的舊稱。

  2. 構詞特征

    該詞體現近代漢語對西方技術的意譯構詞法,通過具象化核心部件(火輪)與功能(車)組合命名,符合漢語"因形見義"的傳統,如《近代漢語大詞典》(中華書局,2015)指出其反映了工業革命初期國人對機械的認知方式。

二、曆史語境與語義演變

  1. 時代背景

    該詞盛行于晚清至民國初期。1876年吳淞鐵路建成時,《申報》稱其"火輪車通行",是為中國最早使用該詞的文獻記錄之一(《中國近代鐵路史資料》,第1冊,第35頁)。至20世紀30年代後,隨着"火車""機車"等術語普及,"火輪車"逐漸退出日常用語。

  2. 文化意涵

    在近代文學中常象征工業文明沖擊,如黃遵憲《今别離》"朝寄平安語,暮寄相思字。馳書迅已極,雲是君所寄。既非君手書,又無君默記。雖署花字名,知誰箝缗尾?尋常并坐語,未遽悉心事。況經三四譯,豈能達人意?隻有斑斑墨,頗似臨行淚。門前兩行樹,離離到天際。中央亦有絲,有絲兩頭系。如何君寄書,斷續不時至?每日百須臾,書到時有幾?一息不相聞,使我容顔悴。安得如電光,一閃至君旁"(1899)即以"火輪車"隱喻時空觀念的革新。

三、權威文獻佐證

主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第8冊).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991.
  2. 白維國主編.《近代漢語大詞典》. 中華書局, 2015.
  3. 宓汝成編.《中國近代鐵路史資料》. 中華書局, 1963.
  4. 黃遵憲.《人境廬詩草·今别離》. 清光緒二十五年刻本.
  5. 劉正埮等.《漢語外來詞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4.
  6. 盧嘉錫總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史·交通卷》. 科學出版社, 2004.

網絡擴展解釋

“火輪車”是漢語詞彙,拼音為huǒ lún chē,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1. 基本定義
    該詞是火車的舊稱,主要用于19世紀中國文獻中,指代通過蒸汽動力驅動的鐵路交通工具。例如,清代薛福成在《創開中國鐵路議》中提到“以火輪車載客載貨”,郭嵩焘也曾在書信中讨論修造火輪車的必要性。

  2. 曆史背景與文獻記載
    火輪車作為西方科技傳入中國的代表,常與“火輪船”“電氣報”等并列出現。例如,清末徐繼畲的《瀛環志略》記載“造火輪車,以石鋪路”,反映了當時對鐵路技術的初步認知。

  3. 引申含義
    部分資料提到,“火輪車”在成語化後引申為形容速度極快、勢如破竹的事物。這一用法源于古代戰争中帶火焰的戰車意象,後借喻迅猛發展的狀态。

  4. 使用場景
    該詞多出現于曆史文獻或對早期鐵路的讨論中,現代已逐漸被“火車”取代。其造句示例如:“火輪車與火輪船并稱,為清末洋務運動之焦點”。

如需更完整的文獻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瀛環志略》《創開中國鐵路議》等清代著作。

别人正在浏覽...

百年歌白烏頒馬杯觥交錯陂海避彈服不公谄走呈教徹席疵疫蹙迫等盤兒富衍幹什麼梗泛歌舞戲宮阃鈎竿汗慄衡慮困心紅情緑意烘影環鎖胡戲簡率良訊遛腳倫色昧履支眇視男贽碰面痞話牽絓瞧香的秦娥棄智遺身軟滑塞馬散束少采神兵天将是非口舌失群詩圖手法屬讬松漿悚懾貼賠彤墀塗道屯騎吐蚊鳥徒言違咈畏凜窩窩鞋洗面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