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呈教的意思、呈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呈教的解釋

敬辭。呈上請教。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三:“苦吟半生,無一知己;今所望者惟先生,故以詩呈教。” 魯迅 《書信集·緻施蟄存》:“筆債又積欠不少,因此本月内恐不能投稿,下月稍涼,當呈教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呈教”是一個漢語敬辭,其核心含義為恭敬地呈上自己的作品或意見,請求對方指教。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詞義構成

    • “呈”:指恭敬地送上、呈現(如“呈送”“呈閱”)。
    • “教”:指教導、指點(如“請教”“賜教”)。
      組合後意為“送上作品以請求指導”,體現謙遜态度。
  2. 語境用法
    多用于書信、文人間交流,表達對收信人或受教者的尊重。例如:

    • 清代袁枚在《隨園詩話》中寫道:“苦吟半生,無一知己;今所望者惟先生,故以詩呈教。”
    • 魯迅緻施蟄存書信中提到:“下月稍涼,當呈教也。”

二、使用特點

  1. 謙辭屬性
    強調自身姿态謙卑,常見于文人或晚輩向尊長、師長請教時使用,帶有“懇請指正”的意味。

  2. 適用範圍
    傳統上用于詩作、文章等文學作品的交流,現也可擴展至其他創作或觀點陳述,但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正式或書面語體。


三、近義詞與對比


四、現代應用

如今“呈教”多出現在仿古語境或特定文化領域(如詩詞圈、學術交流)。例如提交論文請導師審閱時,可用“拙作呈教,望不吝賜教”表達謙遜。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籍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呈教(chéng jiào)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為“呈”和“教”兩個部分。其中,“呈”是由“人”和“廷”兩個部首組成,它的筆畫數為7;而“教”是由“孓”和“攵”兩個部首組成,它的筆畫數為11。所以整個詞語的總畫數為18。 《呈教》一詞來源于古代漢字。在古代,人們給朝廷上呈一些教誨、建議或意見時用到這個詞。它的繁體字形為「呈教」。 在古代,這個詞有些不同的寫法,如「呈教書」、「呈敕」等。這些寫法表達的意思都是上呈或上書教誨的意思。 這個詞語在句子中的例句可如下: 1. 求學之路漫長,需要不斷呈教以求進步。 2. 學者們常常呈教于朝廷,希望國家能得到良好的治理建議。 與“呈教”相關的一些組詞包括:呈報、呈送、呈文等。它們都表示把某事物呈交、上報或上書的意思。 與“呈教”近義詞可以是建議、奏疏、進言等,都是表示給予意見或建議的詞語。 暫時沒有找到與“呈教”相反意義的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