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眇視的意思、眇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眇視的解釋

(1).偏盲,用一隻眼看。語本《易·履》:“眇能視。” 宋 晁補之 《夢觌賦》:“惟一盲而兩默兮,與目蓱為何禨;豈眇視不足與明兮,蓱非寄而終離。”

(2).遠望;眯着眼看。《楚辭·招魂》:“娭光眇視,目曾波些。” 王逸 注:“眇,眺也。”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金山觀月》詞:“潄冰濯雪,眇視萬裡一毫端。”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邵廷铨》:“ 廷銓 心為之蕩,趨而鞠之,女娭光眇視,羞澀不支。”

(3).輕視,小看。 元 關漢卿 《裴度還帶》第二折:“此人見小生身上藍縷,故雲如此,特地眇視小生。”《水浒傳》第六九回:“ 董平 那廝無禮,好生眇視大寨。”

眇眡:仔細觀看。 唐 劉禹錫 《砥石賦》序:“遡陽眇眡,傅刃蒙脊,鱗然如痏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眇視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動詞,其釋義可從以下三個維度解析:

一、基礎釋義

本義為“遠望”或“凝神細看”

指目光超越近處,專注凝視遠方或深邃之處。此義項突顯視覺上的空間延展性,如《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為“遠視;仔細看”之意。

二、哲學引申義

在道家典籍中象征超越形骸的觀照

《莊子·秋水》中“據槁梧而瞑”與“眇視”對舉,郭慶藩《莊子集釋》注:“眇視者,不以形骸拘也。”此處指突破形體局限的精神觀照,體現道家“離形去知”的哲學觀。清代王先謙《莊子集解》進一步闡釋為“不以目視,而以神遇”的認知境界。

三、古籍用例分析

  1. 《楚辭·招魂》

      “蛾眉曼睩,目騰光些”句,王逸注:“睩,視貌也”,與“眇視”同屬對深邃目光的描摹,印證其表“凝神注視”的文學用法。

  2. 《淮南子·俶真訓》

      “眇眇忽忽”高誘注:“眇眇,微遠貌”,佐證“眇”字本身蘊含的深遠視覺意象。

■ 現代語用提示

當代漢語中“眇視”已非常用詞,多見于古典文獻研究或哲學文本解讀。其核心語義始終圍繞超越表象的深度觀察,與“瞥視”“掃視”等淺層視覺動作形成鮮明對比。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7卷頁489
  2. 郭慶藩《莊子集釋》,中華書局,2012年,頁342
  3. 王先謙《莊子集解》,中華書局,1987年,頁98

網絡擴展解釋

“眇視”是一個多義的古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解析:

一、本義:偏盲或單眼視物

源于《周易·履》中“眇能視”,指因視力缺陷(如單眼失明)而用另一隻眼睛看物。宋代晁補之《夢觌賦》也提到“眇視”與視力受限相關。

二、動作描述:遠望或眯眼細看

  1. 遠望:如《楚辭·招魂》中“娭光眇視”,王逸注解為“眺也”,即向遠處凝望。
  2. 眯眼細看:宋代張孝祥《水調歌頭·金山觀月》中“眇視萬裡一毫端”,形容眯眼專注觀察的形态。

三、引申義:輕視、小看

元代關漢卿《裴度還帶》和《水浒傳》第六九回均用“眇視”表示對他人的蔑視,如“特地眇視小生”“眇視大寨”。


注意:不同文獻對“眇視”的釋義略有差異,部分資料提到“仔細觀看”或“偏盲”等用法,需結合上下文判斷。若需具體古籍例證,可參考《楚辭》《周易》及元明戲曲文本。

别人正在浏覽...

扒扯百口橋辦公樓拔舌地獄猋勇采運側楸搐鼻打鑔調發締姻東武豆嘴兒蠹敝兒劇藩臣犯得上分龍雨敷衍了事高鬟貫割果幹孤刹旱作護獲假拟絜臯旌恤郡将郡試蜛蝫棱鳀冷眼相待靈悟沒深沒淺滅火牟取跑跶毗沙器币棄農經商邛郵人去樓空熱瓦甫入庠沈魚落雁士家市買司守直帥示私淑艾碎剁歲滿田更佻儇恸咷頹溏土模惋恻帷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