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火轮车的意思、火轮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火轮车的解释

火车的旧称。 清 薛福成 《创开中国铁路议》:“迨 道光 十年造成铁路,始以火轮车载客载货。” 清 郭嵩焘 《上合肥伯相书》:“其地士绅,力以 中国 宜修造火轮车相就劝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火轮车,是汉语中对早期蒸汽机车的旧称,特指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以蒸汽为动力、在铁轨上行驶的列车。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分析:

一、词典释义与构词解析

  1. 基本定义

    指以蒸汽机驱动、通过燃烧燃料(煤炭或木材)产生动力,牵引车厢在铁轨上运行的交通工具。该词属偏正式复合词:"火"指燃烧生热的过程,"轮"指车轮,"车"为交通工具总称,整体强调"以火(蒸汽)驱动的车轮车辆"。《汉语大词典》(第8册,第1188页)明确标注其为"蒸汽机车"的旧称。

  2. 构词特征

    该词体现近代汉语对西方技术的意译构词法,通过具象化核心部件(火轮)与功能(车)组合命名,符合汉语"因形见义"的传统,如《近代汉语大词典》(中华书局,2015)指出其反映了工业革命初期国人对机械的认知方式。

二、历史语境与语义演变

  1. 时代背景

    该词盛行于晚清至民国初期。1876年吴淞铁路建成时,《申报》称其"火轮车通行",是为中国最早使用该词的文献记录之一(《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第1册,第35页)。至20世纪30年代后,随着"火车""机车"等术语普及,"火轮车"逐渐退出日常用语。

  2. 文化意涵

    在近代文学中常象征工业文明冲击,如黄遵宪《今别离》"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虽署花字名,知谁箝缗尾?寻常并坐语,未遽悉心事。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只有斑斑墨,颇似临行泪。门前两行树,离离到天际。中央亦有丝,有丝两头系。如何君寄书,断续不时至?每日百须臾,书到时有几?一息不相闻,使我容颜悴。安得如电光,一闪至君旁"(1899)即以"火轮车"隐喻时空观念的革新。

三、权威文献佐证

主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第8册).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1.
  2. 白维国主编.《近代汉语大词典》. 中华书局, 2015.
  3. 宓汝成编.《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 中华书局, 1963.
  4. 黄遵宪.《人境庐诗草·今别离》. 清光绪二十五年刻本.
  5. 刘正埮等.《汉语外来词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4.
  6. 卢嘉锡总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交通卷》. 科学出版社, 2004.

网络扩展解释

“火轮车”是汉语词汇,拼音为huǒ lún chē,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1. 基本定义
    该词是火车的旧称,主要用于19世纪中国文献中,指代通过蒸汽动力驱动的铁路交通工具。例如,清代薛福成在《创开中国铁路议》中提到“以火轮车载客载货”,郭嵩焘也曾在书信中讨论修造火轮车的必要性。

  2. 历史背景与文献记载
    火轮车作为西方科技传入中国的代表,常与“火轮船”“电气报”等并列出现。例如,清末徐继畲的《瀛环志略》记载“造火轮车,以石铺路”,反映了当时对铁路技术的初步认知。

  3. 引申含义
    部分资料提到,“火轮车”在成语化后引申为形容速度极快、势如破竹的事物。这一用法源于古代战争中带火焰的战车意象,后借喻迅猛发展的状态。

  4. 使用场景
    该词多出现于历史文献或对早期铁路的讨论中,现代已逐渐被“火车”取代。其造句示例如:“火轮车与火轮船并称,为清末洋务运动之焦点”。

如需更完整的文献例句或历史背景,可参考《瀛环志略》《创开中国铁路议》等清代著作。

别人正在浏览...

承睫椿期带来盗葬钉螺法眷访问废替蜂狂妇饰桂影鸿儒硕学环聚焕然换算表花衣昏障弧骑蹇蹇急波波继明京韵大鼓津头磕打牙儿课功略微遛狗荔枝香卖马解卖猪仔駡仗梦中说梦盘龙髻铺手千态万状惸孤鹊瑞禳星三首六臂搔摩赏不逾日上池商洽射戟设利书富五车殊荣疏虞竦异岁籥擡秤淌口水天女散花天叙筒轮同生死共存亡瓦面下工狎猎蝎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