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簡樸真率。《晉書·高密王泰傳》:“任真簡率,每朝會,不識者不知其王公也。”《北史·陽休之傳》:“簡率不樂煩職。”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十:“ 王荊公 性簡率,不事修飾奉養。”
(2).簡略草率。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散序》:“案 李肇 舍人《國史補》曰:‘ 曲江 大會比為下第舉人,其筵席簡率,器皿皆隔山抛之。’” 宋 蘇轼 《答錢濟明書》:“蒙令子惠書,回答簡率,一一封納,必不罪也。” 明 宋濂 《題<新修李邺侯傳>後》:“觀其述作,繁者失於支蔓,略者過於簡率。”《清史稿·食貨志一》:“據 鄭輝祖 稱,從前所辦民數冊,歲歲滋生之數,一律雷同。似此簡率相沿,成何事體。”
“簡率”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主要包含以下兩類解釋:
指性格或行為簡單質樸、率真自然,常用于描述人的品性或生活方式。例如:
指處理事務時過于粗略或不夠細緻,帶有消極評價。例如:
提示:具體釋義需結合上下文,注意區分褒貶色彩。如需更多古籍例證,可參考《晉書》《北史》等文獻來源。
《簡率》是一個漢語詞語,表示簡潔明了、簡練的意思。它常用來形容言辭簡單、文風簡約、行動迅捷等。
《簡率》的部首分别是“簡”和“束”,其中“簡”是指簡易、簡單,而“束”是指束縛、緊密。
拆分後的筆畫為:簡(7畫)束(7畫)。
《簡率》這個詞來源于《論語·子罕第一》中的一句話:“詩雲:‘簡在帝左,約躬于京’”。意為讓自己簡樸地待在天子左邊,行為約束自己在京城。
《簡率》的繁體字為“簡率”。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和現代有所不同。《簡率》的古代寫法為:“簡欑”,其中“欑”是指束縛、禁锢。
1. 他的演講簡潔明了,語言簡率,令人深感啟發。
2. 這幅書法作品以簡約的筆法和簡明的布局展示了簡率之美。
1. 簡單:形容事物容易理解、易于操作。
2. 簡化:指将複雜的事物或過程變得簡單、易于操作。
3. 簡明:形容言辭簡明扼要、容易理解。
1. 簡潔:含義與《簡率》相近,指言辭或行為簡明扼要。
2. 整潔:指物品、環境等整齊、清爽。
3. 簡要:指摘要、概述,簡潔明了。
1. 冗長:相對于簡率而言,指過長、啰嗦。
2. 繁雜:指事物複雜、瑣碎。
3. 累贅:指增加負擔、增添麻煩。
絮語:《簡率》這個詞常用于描述簡潔、明了的形象,同時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言辭簡明扼要。在寫作和表達中,我們可以通過使用簡練的語言和簡約的風格來傳遞信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