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奔走應命。《荀子·議兵》:“不殺老弱,不獵禾稼,服者不禽,格者不舍,犇命者不獲。” 楊倞 注:“奔命,謂奔走來歸其命者。”
(2).古時為應付急難而選拔設置的精勇部隊。《漢書·昭帝紀》:“ 益州 廉頭 、 姑繒 、 牂柯 談指 、 同并 二十四邑皆反。遣水衡都尉 呂破胡 募吏民及發 犍為 、 蜀郡 犇命擊 益州 ,大破之。” 顔師古 注引 應劭 曰:“舊時郡國皆有材官騎士以赴急難,今夷反,常兵不足以讨之,故權選取精勇。聞命奔走,故謂之奔命。”《漢書·丙吉傳》:“此馭吏邊郡人,習知邊塞發犇命警備事。” 顔師古 注:“有命則奔赴之,言應速也。”
“犇命”并非現代漢語中的規範詞彙,而是由“犇”與“命”組合而成的生造詞或網絡用語。以下為可能的解析方向:
字面拆解
可能的含義推測
使用建議
該詞缺乏權威詞典釋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若出現在網絡對話中,建議直接詢問對方定義,或根據上下文判斷其指代“努力”“忙碌”等狀态。
若您有具體例句或使用場景,可提供進一步信息以便更精準解讀。
犇命是一個常用的成語,它指的是馬力非常強大,奔馳如飛的樣子,形容速度極快的馬匹。在引申義上,也可用來形容其他事物快速行進的狀态或迅猛的發展。
犇命的字是由犭(犬)和生兩個部首組成。其中,犭部表示與狗有關,生部表示動物的生命。
犭:4畫;生:5畫。
犇命最早出現在《左傳·宣公十年》中:“曩者朝歲之間魯侯伐我狄,狄人犇命。”這句話用來形容狄國的人民因為魯侯的進攻而拼命逃跑。
在繁體字中,犇命的寫法為「奔命」。
古時的「犇命」寫作「逩命」或「犇命」。
1. 他騎着駿馬,向前犇命而去。
2. 這個企業近年來發展迅猛,實在是犇命。
犇跑、犇走、犇馳、暴犇。
奔馳、飛馳、疾馳。
緩慢、慢速、停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