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舌耕的意思、舌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舌耕的解釋

(1) [live on teaching]∶授徒者恃口說以謀生

或雲,賈逵非力耕所得,誦經口倦,世所謂舌耕也。——王嘉《拾遺記》

(2) [hard reading]∶指勤奮讀書

詳細解釋

(1).舊時稱以授徒講學謀生。 晉 王嘉 《拾遺記·後漢》:“﹝ 賈逵 ﹞門徒來學,不遠萬裡。或襁負子孫,舍於門側。皆口授經文。贈獻者積粟盈倉。或雲, 賈逵 非力耕所得,誦經口倦,世所謂舌耕也。” 宋 蘇轼 《送程建用》詩:“先生本舌耕,文字浩千頃。”《鏡花緣》第二七回:“況令郎身入黌門,目前雖以舌耕為業……焉知令郎不聯捷直上?”

(2).指說書。 宋 羅烨 《醉翁談錄·小說引子》:“由是有説者縱橫四海,馳騁百家,以上古隱奧之文章,為今日分明之議論。或名演史,或謂合生,或稱舌耕,或作挑閃,皆有所據,不敢謬言。”

(3).指讀書勤奮。 宋 晁載之 《續談助》卷一引《洞冥記》:“ 黃安 , 代郡 人也。早自卑猥,不處人間,執鞭荊而欲書,乃畫地以記其數,一夕,地成池。時人曰: 黃安 舌耕。”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舌耕”一詞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含義及用法,綜合多來源信息整理如下:

一、核心詞義

  1. 授徒講學謀生
    指古代文人通過教書或講學維持生計,強調以口舌勞動代替體力耕作。該用法最早見于晉代王嘉《拾遺記》記載的賈逵事例:賈逵通過口授經文,門徒贈糧,“世所謂舌耕也”。此含義為最主流釋義,常見于曆史文獻,如蘇轼詩中“先生本舌耕”,清代《鏡花緣》中“舌耕為業”等表述。

二、延伸含義

  1. 指代說書行業
    宋代文獻《醉翁談錄》将“舌耕”與“演史”“合生”等說書形式并列,用于描述說書人通過口才謀生的職業特性。

  2. 比喻勤奮讀書
    部分典籍(如《漢語大詞典》)引申為刻苦治學,如“舌耕三十載”形容長期專注學問。

三、曆史用例

四、詞源對比

與“筆耕”(以寫作謀生)形成對仗,兩者均以文人勞動方式類比農耕,體現傳統對知識生産的價值認知。


以上内容綜合了權威來源的核心釋義及次要來源的補充說明。如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文獻,可參考《拾遺記》《醉翁談錄》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舌耕

舌耕是一個漢字詞彙,由兩個部分組成:“舌”和“耕”。

“舌”是“言”的聲旁,意為舌頭;“耕”則是“耒”和“土”的組合,代表着耕作和農田。


拆分部首和筆畫

舌耕的部首是“耒”,總共有10個筆畫。


來源

舌耕的意思是舌頭的辛勤勞動,借指辛勤耕耘、勞作。


繁體

在繁體字中,“舌耕”一詞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舌耕”一詞的寫法與現代漢字相似,沒有太大的變化。


例句

1. 他是個舌耕者,每天都在田間辛勤努力。

2. 他用舌頭耕耘着自己的事業,獲得了***************。


組詞

舌耕不讓、舌耕齒牙、耳目一新。


近義詞

辛勤勞作、辛苦耕耘。


反義詞

懶惰、敷衍塞責。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