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ngerous way] 危險的道路
亦作“ 危塗 ”。1.艱險難行的道路。 唐 杜甫 《龍門閣》詩:“危途中縈盤,仰望垂綫縷。” 宋 陸遊 《秋懷》詩之一:“危途觸 灧澦 ,歸興薄 蓬萊 。”
(2).指危險的途程。 唐 王勃 《上劉右丞書》:“雄慮耿於風雲,危途迫於朝夕。” 魯迅 《華蓋集·北京通信》:“然而向青年說話可就難了,如果盲人瞎馬,引入危塗,我就該得謀殺許多人命的罪孽。”
“危途”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危途”由“危”(危險)和“途”(道路、前途)組成,字面意為危險的道路,引申為處境危險或前途未蔔的情況。既可指具體的艱險道路,也可比喻人生、事業等面臨的困境。
本義
指艱險難行的道路。例如唐代杜甫《龍門閣》中“危途中縈盤,仰望垂綫縷”,宋代陸遊《秋懷》中“危途觸灧澦,歸興薄蓬萊”,均描述實際路途的險阻。
引申義
比喻充滿風險的境遇或未知的前景。如明代王铎《送袁環中郎中奉使甯遠饷軍序》提到“皆畏其危途,安而不肯往”,魯迅在《華蓋集·北京通信》中也用“危塗”暗指危險的處境。
若需更多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杜甫、陸遊等詩人的作品。
《危途》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危險的旅途或危險的道路。
這個詞的部首是“卩”,筆畫數為10。
《危途》最早出現在《戰國策·魏策》中,形容行軍作戰中面臨危險和困難的情況。
《危途》的繁體字為「危途」。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危途的寫法可能有些許區别,但整體結構基本相似。
1. 我們要謹慎行事,在這個危途上保持警惕。
2. 他勇往直前,毫不畏懼地走上了充滿危險的危途。
危險、危機、途徑、旅途等。
險路、危路、險途等。
平安、安全、安定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