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壸則的意思、壸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壸則的解釋

婦女行為的準則、榜樣。 唐 陳子昂 《唐故袁州參軍妻清河張氏墓志銘》:“承禮訓於公庭,習威儀於壼則。”《舊唐書·後妃傳下·肅宗章敬皇後》:“顧史求箴,道先於壼則;撝謙率禮,教備於中闈。” 宋 陸遊 《陸孺人墓志銘》:“廟祭賓享,維婦之職。嫚驁狠驕,蠹我壼則。孰如孺人,耆老益恭。名山崇崇,閟此幽宮。”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壸則”是漢語中較為少見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源及曆史文獻中追溯。“壸”(kǔn)本義指宮闱中的道路,後引申為婦女居住的内室,如《周禮》中“宮中之門謂之壸”;“則”指規範、準則。二者結合後,“壸則”特指古代女性在家庭内部應遵循的禮儀規範,涵蓋持家、言行、德行等方面。

該詞與《禮記·内則》的記載高度相關,例如“婦事舅姑,如事父母”的孝道要求,以及“凡婦不命適私室,不敢退”的居室規矩,均體現了“壸則”對女性角色的約束。班昭《女誡》進一步細化這些準則,強調“謙讓恭敬”“守節整齊”等具體行為标準。清代《女範捷錄》中“壸政肅兮家道昌”的描述,則反映出“壸則”對家族治理的影響。

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禮記注疏》中華書局
  3. 《後漢書·列女傳》
  4. 《女範捷錄》古籍影印本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壸則”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1. 基本釋義
“壸則”讀作kǔn zé,指古代社會中婦女行為的準則和榜樣,常用于強調女性應遵循的禮儀規範或道德标準。例如《舊唐書》提到“顧史求箴,道先於壼則”,即以曆史為鏡,推崇女性典範。

2. 詞源與用法

3. 文化背景
該詞常見于古代文獻,反映傳統社會對女性角色的期待,如《舊唐書·後妃傳》用“壸則”強調皇後應具備的德行表率作用。

注意:“壸”與“壺”(hú,容器)字形相近,但音義均不同,需注意區分。

别人正在浏覽...

伴侶包袱底薄怯怯不是路測量标志策馭唱白朝市人重修楚城楚瑟賜祭潨瀉蹙遏悴荒埭程耽毵大司成點集彫本調抟丁中地球同步衛星堕節藩衍阜贍鋼化玻璃瓜葛漢帝輝爛纜掣連瑣劉郎前度鸾旌麥克風馬文沒衛門生天子耐面内人家鳥都驽守謙崇桑蓋上表捎搭神飈生燒實偪處此釋聃死産死裡逃生松暢擡眼桃子惋恨魏堤線道顯設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