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時分職治事的官署。 西漢 置尚書五人,一人為仆射,另四人分為四曹; 東漢 置尚書六人,一人為仆射,另五人分為五曹,因其數多,故稱“列曹”。 漢 應璩 《與武帝薦贲琳》:“宜授以千裡之塗,任以列曹之職。”
(2).稱郡縣之屬官。 唐 韋絢 《劉賓客嘉話錄》:“ 薛侍郎 竟終於列曹,始知前輩不可忽後輩也。”
“列曹”是古代官職相關術語,具體含義需結合曆史背景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中央官署的分支機構
西漢時期,尚書台設五人,其中一人為仆射,其餘四人分管四曹(部門);東漢增至六人,仆射之外的五人分管五曹。因部門數量較多,統稱為“列曹”。例如,東漢應璩在《與武帝薦贲琳》中提到“任以列曹之職”,即指中央重要職位。
郡縣屬官的泛稱
唐代以後,“列曹”也用于指代地方郡縣的屬官。如《劉賓客嘉話錄》記載“薛侍郎終於列曹”,表明其擔任地方屬官職務。
補充說明
“曹”最初指分科辦事的官署,後衍生為部門或職位代稱。“列”則強調多部門并列的架構。需注意,具體含義需結合文獻中的朝代背景判斷。
《列曹》是一個漢語詞語,通常用于形容人才齊全、衆多的意思。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列”和“曹”,它的筆畫數分别是6畫和10畫。
《列曹》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軍事制度。古時候,将領們所帶領的部下被稱為“曹”,而當軍隊中有足夠多的謀士、将領和戰士時,被形容為“列曹”。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列」和「曹」。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以《列曹》為例,古時候它的寫法可能是「例」和「曹」,其中「例」表示"有序排列"的意思,而「曹」則表示"部分"。這樣的寫法體現了古代人對人才齊備、齊集的一種描述。
1. 這支團隊的人才真是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簡直是一個《列曹》啊!
2. 在這個項目中,我們需要一支強大的《列曹》。
近義詞:衆多、大批、人才彙聚
反義詞:寥寥無幾、寡不敵衆
組詞:列隊、曹營、人才濟濟、魚龍混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