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昏蒙的意思、昏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昏蒙的解釋

[muddle headed] 愚昧;糊塗

詳細解釋

亦作“ 昏瞢 ”。亦作“ 昏矇 ”。 1.昏暗;陰暗。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小翠》:“雲月昏蒙,不甚可辨。”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火》:“動則煨山嶽而燼原野,靜則燭幽暗而破昏蒙。” 管桦 《第一課》:“在遮掩着野花的小河上……有昏蒙的塵霧在顫動。”

(2).指東西看上去模糊,不明亮。 王西彥 《古屋》第四部三:“鑲嵌在通往園子的門牖上的紅綠玻璃,也業已破損而昏蒙。”

(3).愚昧;糊塗。 唐 韓愈 《獨孤申叔哀辭》:“衆萬之生,誰非天邪?明昭昏蒙,誰使然邪?” 宋 袁文 《甕牖閑評》卷二:“若果解傾人城傾人國, 武帝 雖甚昏蒙,其敢求之也?” 明 劉基 《題群龍圖》詩:“吹之呼龍出石谼,使我一見開昏瞢。” 王闿運 《<八代文粹>序》:“共學適道,既洗於昏矇;博文約禮,詎窮於鑽仰也。” 郭沫若 《塔·萬引》:“ 松野 聽着他女人的這一席話……他昏蒙的腦筋頓時清醒了起來。”

(4).指眼光昏花,蒙矓。 明 李東陽 《和沉地官時旸遊城西朝天宮韻》:“壯懷益磊磈,陋目開昏蒙。”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一對昏蒙無神的眼睛,時常流着淚水。”

昏濛:昏暗。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王桂庵》:“夜色昏濛,惟有滿江星點而已。” 艾蕪 《歐洲的風》:“趕着馬馱子不息地向前走,走,在這夜色昏濛的山中,在這崎岖無路的坡上。”參見“ 昏蒙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昏蒙”是一個多義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詳細解析:

  1. 環境或視覺的昏暗模糊
    指光線不足導緻的昏暗狀态,或物體因破損、霧氣等顯得模糊不清。例如: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小翠》中“雲月昏蒙,不甚可辨”;
    • 王西彥描述玻璃“破損而昏蒙”。
  2. 形容人的愚昧或神志不清
    多用于批評思維混沌、不明事理的狀态。如:

    • 韓愈《獨孤申叔哀辭》提到“明昭昏蒙”;
    • 宋·袁文稱漢武帝“雖甚昏蒙”。
  3. 文學中的意象化表達
    現代文學中常借“昏蒙”渲染朦胧氛圍,如管桦筆下“昏蒙的塵霧在顫動”。

該詞既可描述物理狀态(如光線、物體),也可引申至抽象層面(如心智)。其近義詞包括“昏昧”“混沌”,反義詞如“清明”“明晰”。

網絡擴展解釋二

昏蒙

昏蒙(hūn méng),是一個漢字詞語,形容人或事物因意識不清、頭腦迷糊而導緻思維緩慢或判斷力減退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昏蒙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和13個筆畫。其中,“昏”是由日部和軍部組成,日部表示“太陽”,軍部則有“軍隊”的意思;“蒙”則是由艹部和冬部構成,艹部表示“植物”,冬部則為“冬天”的意思。

來源

昏蒙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易經·䷓蒙》中。在古代,人們通過觀察自然界的現象,運用象征和比喻表達人類的思維和感受。

繁體

昏蒙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昏朦”。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昏蒙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古書《說文解字》中的記載,昏字的古代寫法為“昬”字,蒙字的古代寫法為“懞”字。

例句

1. 他昨天晚上太累了,現在有點昏蒙。
2. 這個小孩提前上學,有時候會被課程昏蒙了思維。
3. 在那個迷霧彌漫的山谷中,大家感覺頭腦都有點昏蒙。

組詞

1. 昏沉:
2. 昏厥:
3. 蒙眬:

近義詞

1. 昏迷:
2. 昏厥:
3. 暈眩:

反義詞

1. 清醒:
2. 明亮:
3. 清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