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寫文章。亦借指詩文。觚,古代書寫用的木簡。 清 姚鼐 《祭張少詹曾敞文》:“君為禁臣,彪胷爛手,裁觚朝脫,暮誦士口。”
“裁觚”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基本釋義
指寫文章或創作詩文。“觚”是古代書寫用的木簡,故“裁觚”字面意為“裁剪木簡”,引申為書寫文字、創作詩文的行為。例如清代姚鼐在《祭張少詹曾敞文》中寫道:“裁觚朝脫,暮誦士口”,描述文章寫就後迅速流傳的情景。
字義分解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典文獻或詩詞中,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其含義與“操觚”(執筆寫作)相近,但更強調對文字内容的剪裁和布局。
注意點
該詞屬于生僻詞彙,現代文學創作或日常交流中更推薦使用“寫作”“撰文”等通俗表達。若需引用古典語境,可結合具體文獻背景使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的古代用例,可參考清代姚鼐作品集或相關文學研究資料。
《裁觚》意為判決罪犯死刑。
《裁觚》的部首是“衣”,總共由10個筆畫組成。
《裁觚》最早出現在《司法制度》一書中,作為刑法術語使用,後來被廣泛流傳并應用于司法領域。
繁體字中,裁觚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本字的字形與現代有所不同,具體寫法如今已較少使用。
法官根據罪行的嚴重性,可能會對兇手裁觚。
裁觚無法與其他字組詞,因為它是一個獨立的法律術語。
裁決、判決。
赦免、寬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