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官名。《周禮》夏官之屬,主管功賞之事。 北周 因 周 制置司勳,掌六勳之事。 隋 置司勳侍郎,屬吏部。 唐 宋 改為郎中, 明 清 稱稽勳司, 清 末廢。參閱《唐六典》卷二、《清通典·職官二》。
(2).指 杜牧 。 牧 嘗為司勳員外郎,故稱。 甯調元 《柬蛻庵三什》詩之三:“多謝司勳能薄倖,幾回惆悵欲歸時。”
“司勳”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詞彙,主要解釋如下:
起源與職責
司勳最早見于《周禮》,為夏官司徒下屬官職,主管功賞事務,負責按功勞大小賞賜土地或榮譽。其機構設置包括上士、下士及府、史、胥、徒等屬員,具體職責如“掌六鄉賞地之法”,将土地産出的三分之一作為受賞者收入,三分之二作為賦稅。
曆史沿革
在詩詞中,“司勳”常指唐代詩人杜牧。因杜牧曾任司勳員外郎,故後世文人以官職代稱其名。例如甯調元詩句“多謝司勳能薄幸”中,“司勳”即指杜牧。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看(詞典釋義)、(機構沿革)等來源。
司勳(sī xūn)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推舉、選拔賢才的官職。
司勳的部首是口(kǒu)和力(lì),它由8個筆畫組成。
司勳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秋官》一書中。在古代社會,司勳是指掌握選拔賢才之權的官員。
司勳的繁體字為「司勲」。
在古代,司勳的寫法較為繁瑣。它由「廾」和「勳」兩個部分組成,「廾」表示兩手合十,「勳」表示功勳。這種寫法強調了司勳作為選拔賢才的貴重功績。
1. 考試的結果将決定教授們選取哪些學生進行司勳。
2. 這個職位的司勳權屬于人事部門。
司勳官、司勳員、司勳制度、司勳職位
官職、升遷、選拔、任命
落選、罷黜、降職、解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