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國憲的意思、國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國憲的解釋

(1).國家的法制或禮儀。《漢書·叙傳下》:“ 釋之 典刑,國憲以平。”按, 張釋之 , 漢文帝 時廷尉。《後漢書·曹褒傳》:“ 孝章 永言前王,明發興作,專命禮臣,撰定國憲,洋洋乎盛德之事焉。” 隋 盧思道 《北齊興亡論》:“遷鼎舊 鄴 ,國命惟新。朝章國憲,燦然畢舉。”

(2).即憲法。 梁啟超 《中國專制政治進化論》第三章:“各國國憲之變動,往往因此‘埃士梯德’(Estates)之關係而起。”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國憲"是一個具有特定法律和政治含義的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核心解釋:

  1. 國家的根本大法(憲法)

    • 這是"國憲"最核心和最主要的含義。它指代規定國家根本制度、根本任務、基本原則、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以及國家機構組織與活動原則的最高法律規範。在中國語境下,特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來源依據: 法律學界普遍将"國憲"作為"國家憲法"的簡稱或古雅表述。例如,憲法學權威著作中常使用此概念指代國家根本法(如許崇德《憲法學》、韓大元《憲法學基礎理論》等)。
    • 引用參考: 許崇德. 憲法學(中國部分)[M]. 高等教育出版社.; 韓大元, 林來梵, 鄭賢君. 憲法學專題研究[M].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 國家的法度、典章制度

    • 在更廣義或曆史語境中,"國憲"可以泛指一個國家的基本法律體系和重要的典章制度,是維系國家秩序和治理的根本規則。
    • 來源依據: 漢語大詞典、辭海等權威辭書對"憲"字的釋義包含"法令"、"法度","國憲"即國家的法令、法度。古代文獻中也有類似用法(雖非特指現代憲法)。
    • 引用參考: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Z]. 上海辭書出版社.; 辭海編輯委員會. 辭海[Z]. 上海辭書出版社.
  3. 與"憲法"的關系

    • "國憲"與"憲法"含義高度重疊,常作為"憲法"的同義詞或更正式、書面的表達。在現代漢語中,"憲法"是更常用和标準的法律術語,而"國憲"則帶有一定的曆史或學術色彩。
    • 來源依據: 比較憲法學研究中,常将不同國家的根本法稱為"國憲"(如"英國國憲"、"美國國憲")。日本憲法學早期著作(如美濃部達吉《憲法學原理》)也曾使用"國憲"一詞。
    • 引用參考: 王世傑, 錢端升. 比較憲法[M]. 商務印書館.; [日]美濃部達吉. 憲法學原理[M]. 歐宗祐, 何作霖, 譯.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重印版).

"國憲"的核心含義是指國家的根本大法,即憲法,是規定國家根本制度和原則的最高法律規範。其次,它也可泛指國家的法度和典章制度。在現代法律語境中,它與"憲法"同義,但使用頻率較低,更具書面或學術色彩。其權威性源于其作為國家最高法律規範的地位,以及法學界對此概念的共識性界定。

網絡擴展解釋

“國憲”是漢語詞彙,指國家的根本法律,即憲法。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國憲”即國家的憲法,是規定國家政治制度、機構職權、公民權利義務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國家治理的基石。

二、曆史淵源

  1. 傳統釋義
    古代“國憲”涵蓋國家法制與禮儀,如《漢書·叙傳下》記載“釋之典刑,國憲以平”,指漢代張釋之通過法律維護國家制度。
  2. 現代演變
    近代學者梁啟超在《中國專制政治進化論》中将“國憲”明确對應現代憲法概念,強調其作為國家根本法的地位。

三、法律地位與作用

四、現代意義
當代憲法(國憲)明确社會制度、國家機構組織原則、國旗國徽等象征,并全面覆蓋公民生活的權利義務。

總結來看,“國憲”從古代法制禮儀發展為現代國家的根本大法,兼具曆史延續性與現代法治精神。

别人正在浏覽...

哀矜剝戮報時邊阃逼命豺目侈目傳役初秋典列頂蓋甫田高陽觥爵詭辭鼾鼾猾長回疑火石榴撿押饑不擇食赍賜接響金搶碗今文經學鸠車咎谪課令客傭哭竹蠟丸絹書淩窘滿嘴民靈闵雨母舌凝淡農會屏竄破敗撲擊輕車簡從窮禽敧傾榮忭詩鴻試令飾配實任收帳聳膊成山肅純瑣沙覥顔投冠晤面遐福笑迷糊攜散西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