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中的計時器。 晉 慧要 在 廬山 立十二葉芙蓉于泉水中,因流轉動,以定十二時。見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釋道祖附錄·慧要傳》。 唐 王勃 《焦岸早行和陸6*四》:“猨吟山漏曉,螢散野風秋。” 清 汪懋麟 《再過借樹園宿騁懷堂》詩:“聽曲不知山漏轉,臨風微覺葛衣涼。”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山漏漢語 快速查詢。
"山漏"是一個相對生僻的詞彙,在現代漢語詞典及常用權威辭書中均未收錄為獨立詞條。其含義需結合古漢語語境及字義進行解釋:
一、字義解析
二、文獻中的可能含義 在古詩文語境中,"山漏"多指:
三、使用建議 因該詞未被規範辭書收錄,學術寫作中需謹慎使用。若引用古籍原文,建議标注原始出處;若用于文學創作,需輔以語境說明。
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 《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第七版)
-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中華書局)
- 《廣東新語》(清·屈大均,中華書局影印本)
“山漏”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山漏(shān lòu)指山中的計時器,源于晉代僧人慧要的發明。他在廬山的泉水中放置十二片芙蓉葉,利用水流推動葉片轉動來劃分十二時辰,以此計時。
該詞常出現在古詩文中,例如:
現代網絡語境中,“山漏”偶被誤寫為“山漏洞”(如“金山漏洞”),但此用法與原始詞義無關,需注意區分。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詩句背景,可參考《高僧傳》及唐代詩集。
按行自抑敗官包篚變工隊朝徹撤茶稠雲打跌大拂淡竚鬥剛範缜豐懋服勤跟絓管許寒鳥诃毀紅緜禍隙胡支對計狡井湄井眢積水啾號菌桂恇慴來遲列郡留藏爐櫜路基霾藏寐魚懵憧明漪耐心撓折拏雲攫石皮服乾首檠架秋聲契文栖住若而濡潤顋巴申結十夫桡椎稅鞍思憶縢履團紅脫垂婠妠違心之言相看霞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