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辭厚禮的意思、卑辭厚禮的詳細解釋
卑辭厚禮的解釋
[humble words but rich and generous gifts] 謙卑的言詞,豐厚的禮物。表示聘請賢士或待人時極其恭敬
嚣以道術深遠,使人赍璧帛,卑辭厚禮聘順( 韓順),欲以為師。—— 晉· 皇甫谧《高士傳·韓順》
且古之招賢,降蒲輪束帛,卑辭厚禮,猶恐不來。——唐· 陳章甫《與吏部孫員外書》
詳細解釋
言辭謙恭,禮物豐厚。《後漢書·許劭傳》:“ 曹操 微時,常卑辭厚禮求為己目。” 晉 皇甫谧 《高士傳·韓順》:“ 嚣 以道術深遠,使人賫璧帛,卑辭厚禮聘 順 ,欲以為師。”
詞語分解
- 卑辭的解釋 謙恭之辭語口出卑辭,心懷鬼胎詳細解釋亦作“ 卑詞 ”。言辭謙恭。《公羊傳·僖公二六年》:“乞師者何?卑辭也。” 晉 葛洪 《抱樸子·欽士》:“不憚屈已,不恥卑辭,而以緻賢為首務,得士為重寳。”《舊
- 厚禮的解釋 豐厚的禮物詳細解釋 豐厚的禮物:贈以~。
網絡擴展解釋
“卑辭厚禮”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bēi cí hòu lǐ,其核心含義是言辭謙卑恭敬,禮物豐厚貴重,常用于表達對他人極緻的尊重或招攬賢才時的誠意。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釋義與用法
-
詞義解析
- 卑辭:謙遜恭敬的言辭。
- 厚禮:豐厚的禮物。
兩者結合,形容态度謙卑且物質上慷慨,多用于示好、請托或招賢的場景。
-
用法與結構
- 語法:聯合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
- 感情色彩:含褒義,強調恭敬與誠意。
二、典故與出處
-
曆史典故
- 出自《後漢書·許劭傳》記載:“曹操微時,常卑辭厚禮求為己目。”指曹操未顯達時,曾以謙辭重禮請求許劭(東漢名士)為其品評,以提升聲望。
- 另一出處見于晉代皇甫谧《高士傳·韓順》,描述隗嚣以厚禮聘請隱士韓順為師的故事。
-
擴展引用
- 唐代文獻提到古代招賢時“降蒲輪束帛,卑辭厚禮”,可見其作為禮賢下士的典型策略。
三、近義詞與示例
-
近義詞
- 卑辭重币:謙辭與重金并用,多見于外交或政治籠絡(如《史記·越王勾踐世家》提及越國對吳國的策略)。
-
例句參考
- 現代用法:企業為聘請頂尖專家,常以卑辭厚禮表達誠意。
- 古籍用例:“使人赍璧帛,卑辭厚禮聘順。”(《高士傳·韓順》)
四、總結
“卑辭厚禮”強調态度與行動的雙重誠意,既需言辭謙和,又需物質支持。其典故多與曆史人物招賢納士相關,現代亦可引申為職場、社交中的恭敬示好行為。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後漢書》或《高士傳》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卑辭厚禮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在言辭上謙虛謹慎,但行動上慷慨豪爽。下面将詳細介紹它的部首、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部首和筆畫:卑辭厚禮的部首是言,它的總筆畫數為17。
來源:卑辭厚禮最早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原指言辭恭謙而行動慷慨,是對人們言行之間的矛盾現象做出的形象比喻。
繁體:卑辭厚禮在繁體中的寫法與簡體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卑辭厚禮的古時候漢字寫法沒有明确記載,一般采用現代漢字寫法。
例句:他在面對領導時總是卑辭厚禮,話不多說,但是事情總是盡心盡力做到最好。
組詞:卑辭、厚禮。
近義詞:言行一緻、言行相符。
反義詞:言行不符、虛僞。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