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不守舍的意思、魂不守舍的詳細解釋
魂不守舍的解釋
[extremely frightened] 指人的靈魂離開了軀殼。形容精神不集中,也形容驚恐萬分
他終日昏昏沉沉,魂不守舍
詳細解釋
亦作“ 魂不守宅 ”。謂靈魂離開了軀殼。形容精神恍惚不集中。《三國志·魏志·管辂傳》“聞 晏 颺 皆誅,然後舅氏乃服”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管辰 《管辂别傳》:“ 何 ( 何晏 )之視候,則魂不守宅,血不華色……”《紅樓夢》第九八回:“我看 寶玉 竟是魂不守舍,起動是不怕的。” 克非 《春潮急》十九:“見他有點魂不守舍的樣兒,平素那副精明、開朗的神态,完全沒了。”
詞語分解
- 魂的解釋 魂 ú 迷信的人指附在人體上主宰人,又可離開肉體而獨立存在的實體:魂靈。鬼魂。魂不附體。 指精神或情緒:魂飛魄散(形容極度驚恐)。魂不守舍。 筆畫數:; 部首:鬼; 筆順編號:
- 守舍的解釋 .供守衛用的廬舍。《墨子·雜守》:“閣通守舍,相錯穿室。”《東觀漢記·張禹傳》:“ 禹 巡行守舍,止大樹下,食糒乾飯屑,飲水而已。”.為看護莊稼而設置的廬舍。 元 王祯 《農書》卷十七:“守舍,看禾
網絡擴展解釋
“魂不守舍”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 語義:形容人精神恍惚、心神不定,仿佛靈魂脫離了軀體,導緻注意力分散、反應遲鈍或舉止失常。其字面意義中,“魂”指靈魂,“舍”指軀體或居所。
- 拼音:hún bù shǒu shè(注音:ㄏㄨㄣˊ ㄅㄨˋ ㄕㄡˇ ㄕㄜˋ)。
二、出處與演變
- 典故:最早見于《三國志·管辂傳》裴松之注引《辂别傳》:“何之視侯,則魂不守宅,血不華色……”原指人瀕死時精神渙散,後演變為形容心神不甯的狀态。
三、語法與用法
- 結構:主謂式成語,可作謂語、狀語或補語(如:“他今日魂不守舍,定有心事”)。
- 適用場景:多用于描述因驚吓、焦慮、思念等強烈情緒導緻的精神渙散狀态,例如緊張時的失神、受打擊後的恍惚等。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失魂落魄、六神無主、神不守舍。
- 反義詞:全神貫注、聚精會神、泰然自若。
五、辨析與例句
- 與“心猿意馬”區别:後者強調心思不定、難以專注,而“魂不守舍”更側重精神狀态的恍惚,類似“靈魂出竅”。
- 例句:
《紅樓夢》中描寫賈寶玉聽聞黛玉病重時“魂不守舍”,生動體現其心神不甯。
現代用法:“她因過度思念家人,終日魂不守舍。”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引用,可參考《三國志》《紅樓夢》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魂不守舍》的意思
《魂不守舍》是指人的精神或靈魂無法穩定,沒有安定的狀态,常用來形容人精神恍惚或意志消沉。
詞語拆分部首和筆畫
《魂不守舍》的拆分部首為“鬼”和“宀”,部首筆畫分别為10和3。
詞語來源
《魂不守舍》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文化,反映了人們對精神狀态的形象化描述。
繁體字
《魂不守舍》的繁體字為「魂不守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魂不守舍」可以寫作「魂不守舍」。
例句
他剛剛失去了親人,心情非常沉重,整天感覺魂不守舍。
相關詞彙
組詞:魂魄、守節、舍身、魂飛魄散。
近義詞:魂飛魄散、心不在焉、意志消沉。
反義詞:神清氣爽、心神專注、精力充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