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貫,連屬。 宋 彭龜年 《策問》之七:“天下之勢,當使如脈絡貫屬,而郵置者,蓋脈絡之所以行者也。” 清 唐甄 《潛書·為政》:“舉數千裡之内,轉相貫屬,視聽指使,如在一室。”
“貫屬”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連貫、連屬,強調事物之間的連續性或相互關聯性。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析:
若需進一步探究古文用例或語義演變,可參考《策問》《潛書》等文獻原文。
貫屬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出自《周禮·地官司徒士》:“夫河海之所以同谷水,同谷水之所以貫屬大川,大川之所以貫屬大川,大川之所以為江海,江海之所以貫屬山海也。”
貫屬一詞拆分部首為貝和屬,其中貝是象形字,表示貝殼;屬是形聲字,貝部表示其意義,屬部則表示讀音。
貫屬的筆畫數為12畫,其中貝部4畫,屬部8畫。
《貫屬》一詞源自古代儒家文獻《周禮》,意為連接、貫穿,指事物之間相互關聯、相互銜接的關系。
繁體字:貫屬
古時候漢字寫法:貫屬
在古代,漢字《貫屬》的寫法和現代相比略有不同,但字形基本上保持了原樣。
例句:
1. 這部電影貫屬于驚悚片的範疇。
2. 這段時間,我一直在研究生物學和化學的貫屬關系。
3. 這個項目的成功貫屬于團隊的協作精神。
組詞:
1. 貫徹:貫穿并實施;執行。
2. 貫通:貫穿并通行;連接。
3. 屬下:位于下屬的人或事物。
4. 屬實:确實;果真。
近義詞:連接、銜接、貫穿、貫通
反義詞:脫節、分離、孤立、獨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