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失色的意思、失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失色的解釋

(1) [turn pale]∶因驚恐而面色變白

驚愕失色

諸将皆失色。——《李愬雪夜入蔡州》

(2) [eclipse]∶失去本來的色彩或光彩

年久失色

我腦海裡忽然湧出許多作家在書中對雲的千姿百态、千嬌百媚的描寫,但一同我眼前親見的景象相比,卻都有點失色了。——《雲賦》

詳細解釋

(1).容貌不莊重。《禮記·表記》:“君子不失足於人,不失色於人,不失口於人。” 鄭玄 注:“失,謂失其容止之節也。《玉藻》曰:‘足容重,色容莊,口容止。’” 明 劉元卿 《賢奕編·間鈔上》:“宴或以家姬作樂,談笑竟日,未嘗一目之,常以拇指搯中指自持,翊旦眎其指,甲痕猶在,蓋恐失色於人也。”

(2).因羞愧、吃驚或發怒而改變神色。《莊子·天地》:“ 子貢 卑陬失色,頊頊然不自得,行三十裡而後愈。” 成玄英 疏:“卑陬,慚怍之貌。頊頊,自失之貌。既被詆訶,顔色自失,行三十裡方得復常。”《漢書·霍光傳》:“羣臣皆驚鄂失色,莫敢發言,但唯唯而已。”《明史·毛忠傳》:“賊來益衆,軍中皆失色。” 曹禺 《雷雨》第一幕:“ 周萍 (更驚恐):‘爸,沒有的事,沒有。’ 周樸園 :‘一個人敢作就要敢當。’ 周萍 (失色):‘爸!’”

(3).泛指改變顔色。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紫草》:“其棚下,勿使驢馬糞及人溺,又忌煙,皆令草失色。”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病久了,她進門有些顫抖,嘴唇慘白失色,頭發微亂。”

(4).猶言丢臉。《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寶蓮寺》:“帶累佛面無光,山門失色。”

(5).指不顧臉面。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失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主要維度解釋,綜合了現代常用義和古代文獻中的延伸義:

一、現代常用義

  1. 失去原本的色彩或光彩
    指事物因時間、環境等因素導緻顔色褪去或美感減弱。例如:“這幅古畫年久失色,但仍能看出當年的精美。”
    擴展場景:也可用于比喻事物因對比而顯得遜色,如“新建築的設計讓周邊舊樓黯然失色”。

  2. 因驚恐、羞愧等情緒而臉色突變
    多形容人受到強烈刺激時面部表情的變化。例如:“聽到噩耗,他頓時大驚失色。”
    典型表現:面色蒼白、神情慌亂,常見于突發意外或極端情緒反應。

二、古代文獻中的特殊義

  1. 容貌不莊重(古義)
    源自《禮記·表記》“君子不失色于人”,指儀态舉止不合禮儀規範。此用法現代已較少見,多見于文言文或學術讨論。

使用注意

如需進一步探究古籍中的用法,可參考《禮記》及《莊子·天地》中的相關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失色》是什麼意思

《失色》一詞即為形容顔色褪去或變得暗淡無光的狀态,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容顔變得無精打采或黯然失色的情感表達。

拆分部首和筆畫

《失色》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夊”和“色”,總共有七個筆畫。

來源

《失色》這個詞最早見于《詩經·秦風·無衣》,原文為“穆穆於無衣,無衣民之服。”其中“穆穆於無衣”中的“無衣”指的是顔色變得暗淡無光。

繁體

《失色》這個詞的繁體字為《失色》。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失色》這個詞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但具體寫法難以考證。

例句

1. 她聽到這個消息後,臉上立刻失色了。

2. 在比賽中,他看到對手的強大實力,不禁心生一絲失色。

組詞

失望、失魂、失聰、失眠、失戀、失事

近義詞

褪色、黯淡、不鮮豔

反義詞

鮮豔、亮麗、明亮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