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俠骨的意思、俠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俠骨的解釋

英武剛強或見義勇為的性格與氣質。 晉 張華 《博陵王宮俠曲》之二:“生從命子遊,死聞俠骨香。” 唐 王維 《少年行》之三:“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七:“ 柳如是 、 顧橫波 ……兩夫人恰禮賢愛士,俠骨稜嶒。” 柳亞子 《吊鑒湖秋女士》詩:“已拼俠骨成孤注,赢得英名震萬方。”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俠骨是漢語中一個富有文化内涵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剛強不屈、見義勇為的品格與氣概,常用來形容具有俠義精神之人的風骨。以下從權威漢語工具書角度分層解析:


一、字義溯源與詞典釋義

  1. 單字解構

    • 俠:《說文解字》釋為“俜也”,段玉裁注“輕財者必輕死,故俠從夾,取挾持之力”,本義指憑借勇力扶助他人。
    • 骨:本指人體骨骼,引申為“剛直的氣概”,如《晉書》中“骨鲠”喻正直品格。
  2. 複合詞定義

    • 《漢語大詞典》(第12卷,p. 132):

      “俠骨:英武剛強、見義勇為的性格或氣概。”

      例證引清·袁枚《隨園詩話》:“俠骨棱嶒傲九州。”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p. 1423):

      “俠骨:俠義之士的骨氣,如‘俠骨柔情’。”

    • 《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

      “喻剛正不阿、舍己助人的精神品格”,溯源至唐·李賀《馬詩》:“寶玦誰家子,長聞俠骨香。”


二、文化意象與文學用例

  1. 俠義精神的象征

    古代文學中,“俠骨”常與“柔情”“丹心”并提,體現外剛内柔的俠者人格。如:

    • 元·張可久《寨兒令》:“俠骨麒麟種,丹心虎豹韬。”
    • 清·龔自珍《己亥雜詩》:“俠骨幽情箫與劍,病容詩氣瘦于梅。”
  2. 金庸武俠文學中的升華

    現代作品中,“俠骨”進一步融注家國情懷。如《射雕英雄傳》郭靖“俠之大者,為國為民”,诠釋俠骨的時代内核。


三、權威參考來源

  1. 工具書

    •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漢語大詞典》(1993)ISBN 978-7-5432-0012-8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2016)ISBN 978-7-100-12450-8
    • 商務印書館. 《辭源》(第三版,2015)ISBN 978-7-100-11424-0
  2. 學術文獻

    • 汪湧豪《中國遊俠史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第四章論及俠骨的精神史演變。
    • 陳平原《千古文人俠客夢》(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解析文學中俠骨意象的審美建構。

四、語義關聯與當代使用

該詞至今活躍于文藝評論與媒體語境,如“抗疫醫護的俠骨擔當”,體現傳統精神的現代傳承。

網絡擴展解釋

“俠骨”是漢語中一個富有文學色彩的詞彙,其核心含義可結合多個權威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英武剛強或見義勇為的性格與氣質,強調勇敢、仗義助人的精神特質。例如《漢典》将其定義為“勇敢、仗義助人的氣魄”,而《辭海》則從性格與氣質角度補充釋義。

二、文學引用與文化内涵

  1. 詩詞中的運用
    晉代張華《博陵王宮俠曲》提到“死聞俠骨香”,唐代王維《少年行》中“縱死猶聞俠骨香”,均以“俠骨”象征不畏犧牲的豪邁氣節。
  2. 人物形象關聯
    清代袁枚評價柳如是、顧橫波“俠骨稜嶒”,凸顯女性豪俠的剛毅品格;《儒林外史》中杜慎卿自稱“一身俠骨”,則體現對正義人格的追求。

三、延伸解讀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若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具體文學作品中的用法,可參考《全唐詩》《儒林外史》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半臂背子菜譜長祖超勝垂範百世出街廚頭竈腦端翔短小精悍風和日麗風響逢源鋒镞浮客甘蟲鳏寡茕獨懷才不遇華實相稱互詞回合鹄形鳥面皎如日星計程車急困金珂籍牌九旒冕久以後絶惡絕種舉賢使能庫庾涖蔔柳營花陣羅阇旅人闾伍懋列明鑒抹厲謀章拈酸拗項旁敲側擊屈造柔從散冗蛇蛟誦呪索碌碌宿善踏床闆苔梅讨摘團頭聚面推育微勞五大運動仙人酒細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