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白色底子上繪畫。引申指圖畫。 唐 李峤 《與崔少府書》:“雕逾繪素,采奪華蟲之飾;韻動旋宮,響入飛龍之奏。”
(2).指繪畫。 唐 鄭谷 《答謝段贊善》詩:“留心於繪素,得事在煙波。” 采疇 《<謝亦嚣詩集>序》:“吾友 謝子 亦嚣 ,性情閒雅,躭吟詠,又擅繪素。”參見“ 繪事後素 ”。
“繪素”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不同角度解釋,具體如下:
拼音:huì sù
字面解釋:指在白色底子(即“素”)上繪畫,引申為圖畫或繪畫行為本身。例如唐代詩人李峤的詩句“雕逾繪素,采奪華蟲之飾”,即通過繪畫超越自然之美。
繪畫的精細與逼真
在文學和藝術領域,“繪素”強調對人物或形象的生動描繪,尤其指刻畫得細膩、傳神,具有鮮明特點。例如形容小說中人物“繪素入微”,即指描寫極具真實感。
曆史淵源
該詞可追溯至唐代文獻,如鄭谷的詩句“留心於繪素,得事在煙波”,體現古代文人将繪畫與自然意境結合的理念。
在數字繪畫領域,“繪素”被引申為構成畫面的基本單位,如線條、色塊等,類似文字中的“字”。不過這一用法多見于特定語境,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典文獻中的用例或現代擴展含義,可參考相關詞典來源。
繪素是一個漢語詞彙,表示用顔料、顔料筆等進行繪畫或彩繪的意思。
繪素的部首是纟(纟帶),總筆畫數為12。
繪素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繪,本義為織布輔助用的直線,後引申為用筆刷來描繪形象。素,本義是指顔料的顔色或者未加調和的顔色,後來引申為顔料本身。因此,繪素的意思就是使用顔料繪畫。
在繁體字中,繪素的拼寫與簡體相同,為「繪素」。
在古時候,繪素的寫法可能會略有不同。一種古代寫法是「繪素」,其中「繪」為繪的古稱,「素」仍然表示顔料。這種寫法在古代文獻中也有所見。
1. 他善于繪素,以此為生。 2. 這幅畫使用了多種繪素。
繪畫、繪圖、繪制、顔料、筆刷
畫、繪、彩繪
擦、抹、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