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箘簵的意思、箘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箘簵的解釋

亦作“ 箘簬 ”。亦作“ 箘露 ”。美竹;箭竹。《書·禹貢》:“惟箘簵、楛,三邦底貢厥名。” 蔡沉 集傳:“箘簵,竹名……蓋竹之堅者,其材中矢之笴。”《淮南子·兵略訓》:“夫栝 淇 衛 箘簵,載以銀錫,雖薄縞之幨,腐荷之矰,猶不能獨射也。”《淮南子·本經訓》:“是以松柏箘露夏槁,江河三川絶而不流。” 莊逵吉 注:“箘露之露當作簬。” 漢 劉向 《說苑·正谏》:“ 荊文王 得如黃之狗,箘簬之矰,以畋於 雲夢 。” 唐 李德裕 《懷鸮賦》:“我樂遐深,幽居北岑,積杉松之翠靄,蔽箘簵之清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箘簵(jùn lù)是古代漢語中特指優質竹材的專稱,主要見于先秦文獻與曆史典籍。其釋義可從以下五方面解析:

一、字源與構詞

“箘”從竹部,《說文解字》釋為“竹之可爲矢者”,即適宜制箭的竹子;“簵”通“簬”,《爾雅》注“美竹,中箭笴”,強調其材質堅韌。二字連用特指竹中上品。

二、核心詞義

《漢語大詞典》定義箘簵為“質地細密而勁直的竹類”,多生長于南方山地,以湖北、湖南所産最為著名,古代列為貢品。

三、文獻例證

1.《尚書·禹貢》載“荊州貢箘簵楛”,佐證其作為戰略物資的地位;

2.《淮南子·俶真訓》稱“箘簵之箭”為精良兵器的代表。

四、用途演變

先秦時期主要用于制作箭杆、樂器部件,如《夢溪筆談》提及“箘簵為笛,聲尤清越”;唐宋後因資源稀缺,漸成文人詠物題材。

五、近現代考據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結合植物學考辨,推測箘簵可能對應今苦竹(學名:Phyllostachys aurea)或箭竹屬(Fargesia)竹類。

網絡擴展解釋

“箘簵”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詞義解釋

“箘簵”指美竹或箭竹,屬于竹類植物的一種,常被用于制作箭杆等器物。該詞在古籍中可能以不同形式出現,如“箘簬”“箘露”,但核心含義均與竹子的優良品種相關。

讀音與結構

應用與延伸

箘簵竹質地堅韌,古代常用于制作弓箭、樂器或工藝品,屬于較為名貴的材料。例如《楚辭》等文獻中提到的“箘簵”可能暗喻高潔、挺拔的品質。

注意事項

由于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且現存資料有限,建議參考《說文解字》《康熙字典》等工具書或專業文獻進一步考據。

别人正在浏覽...

哀求白蓮社暴陳北荒吧兒狗邊旁标占弊賦閉谷不偢不倸不壹而三層見錯出讒脣嘲風弄月純潔綽燈大幹物議膽大心小端爽獨樹反間發轫廢王風恙幹男将計就計監理員簡諧振動計較金翼使禁禦窘态舊齒啃骨頭殼質理斷裡吏陵衡賃價六州歌頭離鄉背土麥句姜卯醉凝玩藕斷絲長噴鼻息飄萍斷梗平水烿烿軟功山窮水絶燒傷雙引松堂廳堂頭水船亡馬萬雉寤語衺惡